9月15日,華中銅提效攻關組和提質攻關組取得了精軋機、熱軋機、厚帶清洗線分別提效38%、20%、45%三項歷史性成績,以及氣泡率下降75%的成果,為該公司產品質量的提升奠定了更堅實的基礎。
據了解,精軋機的通過量直接決定了該公司總產量,但長期以來該設備一直是產效提升的瓶頸所在。精軋機提效攻關組于今年1月份成立,當時最好效率指數是110%。攻關組采取優化系統減少帶材殘油,分析參數對軋制速度的影響,優化參數設置等措施開展攻關,同時,操作人員積極配合試驗極限速度,經過積極探索和不懈努力,8月份該指數達到136%,9月份以來,多日效率指數再度提升。就在中秋節當天,效率指數更是創紀錄地達到152%,歷史上首次日效率指數突破150%大關,為該公司后續產銷規模提升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精軋機產效提升形成了“倒逼機制”,后道工序厚帶清洗線為不讓本機列成為全線效率提升的“絆腳石”,迅速成立攻關組研究對策。通過梳理設備、工藝、操作問題,建立表單、制訂進度表、微信每日報、每天碰頭會等措施,先后攻克了設備、技術、操作三個方面的難題。目前,厚帶洗已進入良性運行軌道,截至8月底,日效率指數提升了30%,中秋節當天,效率指數更是創紀錄地提升了45%。
熱軋機團隊作為軋制工藝的“龍頭”,在見證精軋機、厚帶洗等后道工序紛紛提升效率后也迅速行動,開展提效勞動競賽,各崗位緊密配合,每卷料生產時間由最初13分鐘逐步縮減,中秋節當天,實現綜合提效逾20%,取得歷史性突破,僅僅在不到8小時的工作時間內,就降低能耗費用近5000元。
框架材料C19400的氣泡問題在華中銅乃至行業內一直是影響質量的老大難問題,是產品質量提升的“攔路虎”,但問題成因錯綜復雜,長期以來難以解決。針對此頑疾,該公司于7月份成立氣泡攻關組,以“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決心和意志,從項目診斷、研究措施到實施過程全方位掃描式分析研究、論證試驗。在中秋節當天,框架材料C19400的氣泡缺陷率下降了75%。
據了解,攻關組為真正找到“過敏源”,在框架爐生產期間實行24小時跟班,對原料配料、加料、鑄造全過程跟蹤,精細管理原料,重新細化舊料分類。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解決問題更非一時之功。攻關組始終堅持“堅定信心、探討分析、他山之石、不斷嘗試”這十六字方針,采取微信關注、例會探討、改進思路和反復試驗等多種方式,并多次向國內同行及高校、研究院專家請教學習,從操作要領、工藝參數、缺陷成因機理等方面尋找解決方案。
在探索嘗試了多種優化工藝方案后,終于在中秋節當天,使框架材料C19400氣泡缺陷率大幅下降,項目攻關取得初步成效,這為公司日后產品質量的穩定和提升、保住高端市場份額奠定了堅實基礎。
(關鍵字:華中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