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報道:近日收儲傳聞再起,期銅止跌獲得喘息機會。業內人士表示,冶煉廠自2015年11月底以來,持續傳出減產、擴大減產、降低第一季度銷售量、收儲等一系列挺價消息,從目前來看,部分冶煉企業確實將2016年計劃產量在2015年基礎上下調,若以消費周期判斷,將部分減產量安排在消費偏弱的第一季度可能性較大,因此近期銅價將獲得一定程度支撐,但從中長期來看,銅價下行壓力依然不減。
一些分析師指出,2016年中國銅需求增速仍將維持低位態勢,難有大幅回升,全球銅礦供應將繼續增加,銅市供應過剩壓力仍在,2016年銅價重心將繼續下移。
市場收儲傳聞再起
繼減產風波過后,有色行業再度傳出收儲風聲。公開消息稱,國儲局于近日發布了招標信息,將一次性收儲電解銅15萬噸,在一定程度給予銅價支撐作用。消息傳出后,上海期銅止跌轉漲,滬銅主力終收漲1.28%。
2015年,銅價重創近25%,不少有色企業慘淡經營。分析人士表示,以銅為代表的有色價格走勢受到金融屬性褪色和商品屬性疲軟的雙重制約,產業鏈壓力加大令國際大型礦企紛紛陷入財務狀況惡化的泥沼,加上股票債券市場的不穩定因素向大宗商品市場外溢,迫使有色企業在去產能、去杠桿和現金流惡化和財務成本高企之間掙扎。
市場人士頻頻傳聞,中國國儲局將收儲以提振銅價。實際上國儲局收儲鋁、鎳、銅等有色金屬一事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市場上就一直流傳各種猜測,但目前仍沒有國儲局實實在在出手的確切消息。
據了解,2014年銅市場20萬—30萬噸的收儲額度曾導致銅現貨大幅升水,最高升水幅度達到1500元/噸,并在之后三個月左右的時間里維持800元/噸—1500元/噸的高升水價位。但分析師直言,15萬噸的收儲量其實非常小,因此收儲拉動價格上漲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
魯證期貨表示,市場再次傳言銅收儲問題,根據市場調查目前確定其事,不過主要是國儲直接收,收儲近幾年一直在進行,是針對于外匯資產儲備的一部分,而非此前的鋁收儲或者國家前幾年進行的銅國儲或者商業收儲,整體對市場的影響有,但是有限,還是重點要看近期市場對于這個消息的認知力度來確定。
2016年銅價難有起色
從國內期貨市場來看,目前國內大量資金匯集在有色期貨板塊,多空對峙交織的背后實際是“資金-現貨”博弈。
分析人士指出,當前做空資金發力的主線邏輯不改——商品熊市周期、供需不均衡、隱形庫存流出等悲觀現實,而多頭信心主要來自宏觀環境好轉、國儲等政策性刺激、產能清出等預期,考慮到全球精煉銅表觀庫存較低,而國儲收銅將構成短期強刺激,但隨著銅融資業務的萎縮及整體產能供大于求的形勢,銅市未來更多隱形庫存流出的風險將威脅銅價。
東吳期貨分析師表示,由于全球經濟增長疲軟,中國需求增速放緩,2016年銅價重心或延續2013年以來的連續下跌趨勢。但是短期來看,美元在12月份美聯儲宣布加息后市場暫時處于震蕩走勢,對基本金屬價格的長期影響還有待于主要生產國、消費國經濟走勢的進一步演變。
銅價在11月份跌至六年新低后,目前在低位震蕩。分析人士指出,中國目前制造業增速下行壓力仍較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后,2016年的貨幣、財政政策逐漸清晰。隨著國家投資增長的逐漸發力,預計春節后,電力領域投資對銅的終端需求將為銅價提供短期支撐。但中長期趨勢仍然不容樂觀。
(關鍵字:銅 銅價 銅收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