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日報1月6日報道: 在演繹完一波接一波的減產大戲之后,有色行業收儲風聲又再次傳出。昨日,有市場消息稱,國儲局5日發布了招標信息,將一次性收儲電解銅15萬噸。
從國內銅期貨市場的反應來看,昨日14:05左右,滬銅1602主力合約出現一波明顯的價格上揚趨勢,截至收盤,價格累計上漲幅度為1.36%。
“如果收儲,那么后期銅市場的升貼水將會產生比較明顯反應。”大有期貨分析師張順清對期貨日報記者表示。
據了解,2014年銅市場20萬—30萬噸的收儲額度曾導致銅現貨大幅升水,最高升水幅度達到1500元/噸,并在之后三個月左右的時間里維持800元/噸—1500元/噸的高升水價位。
“其實收儲消息市場上早有傳聞,加上前期冶煉企業的聯合減產聲明以及供給側改革預期,銅價短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受到支撐作用。”張順清說。
不過從歷年來的收儲情況看,國儲局的收儲行動始終都在較為隱蔽的環境下運作。“在這個低迷的價格‘冬季’進行收儲,對銅價的影響可能是比較短暫的,影響力度也不會像之前的那么強。”張順清表示。
雖然目前關于收儲的消息并沒有得到官方證實,但在銅市需求不振的背景下,不少市場人士認為,即便收儲15萬噸電解銅,其對市場產生的作用也可能如隔靴搔癢。
上海慧鴻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福龍就表示,從目前的銅市場情況來看,當下的收儲環境與以往有一定程度的不同,其對銅的供需情況可能產生的影響十分有限。
華安期貨首席分析師閆豐也告訴記者,即便落實了15萬噸電解銅的收儲,也很難對實際供需面產生太大的影響。
有市場人士直言,15萬噸的收儲量其實非常小,幾個廠子湊個零頭差不多就夠了,因此寄希望于收儲拉動價格上漲是非常不理智的。
“收儲反映在銅的價格上,短期很可能會出現一波拉漲的現象,但長期來看其價格走勢還是要回歸基本面。” 南華期貨分析師趙文圣表示。
實際上,在此前的十年時間里,國內銅市場的供應端急速擴張,而近年來市場需求增速出現較明顯的回落,基于此,黃福龍預計2016年銅市場的需求情況也不會很樂觀。
其實,對于銅市場后期的表現,多數市場人士認為,2016年中國銅需求增速仍將維持低位態勢,難有大幅回升,銅價重心將繼續下移。
“整體上,2016年全球銅供需緊平衡,未來幾年將處于去庫存的階段,倫銅將呈現寬幅振蕩。國內供應過剩,但過剩量有所收窄,加上人民幣貶值預期,銅價階段性博弈加劇,滬期銅將在30000元/噸—43000元/噸之間振蕩。”國泰君安期貨分析師季先飛說。
(關鍵字:銅收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