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年,中國原油產量 2.08 億噸,凈進口 2.8 億噸,對外依存度超過 57%。從 2011 到2014 年,國際油價穩定在 100 美元/桶區間,為中國發展現代煤化工,實現對石油資源的補充和部分替代提供了有力的經濟支撐。此外,中國政府要求緩解大氣污染,為煤制油氣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
國家發改委 2014 年 3 月發布的《能源行業加強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提出,拓展新的清潔油品來源,發揮煤制油超低硫的優勢,推進陜西榆林、內蒙古鄂爾多斯、山西長治等煤炭液化項目,2017 年煤制油產量達到 1000 萬噸。媒體報道國家能源局規劃 2020 年煤制油產能達到 3000萬噸。
隨著示范裝置的穩定運行,煤制油和煤化工的技術和經濟性已經得到驗證,項目審批也加快推進。而過去兩年煤炭產能過剩和價格低迷,則更加凸顯了煤化工項目對于煤炭企業拓展利潤來源的戰略意義,但煤化工投資者也面臨項目資金緊張的情況。如何有效融資,控制投資預算,成為項目業主關注的重要問題。
亞化咨詢研究認為,在未來的幾年里,大型煤制油項目(神華、兗礦、神華寧煤、伊泰、潞安)將繼續推進;煤化工的前沿技術(新型煤氣化、油煤混煉、煤制芳烴、合成氣制乙二醇等)將開發成功并獲得工業化應用。二氧化碳捕集與經濟利用,也將成為重要研究方向。
(關鍵字:中國 煤制油 產業 步入 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