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需求成長速度料將下滑,卻選擇提高產量,對于一家礦商而言,或許這看來像是一個怪招,但這正是力拓及必和必拓對鐵礦石的作法。
這兩家公司分別為全球第二大及第三大鐵礦石產商,本周兩家公司都表示,擴張計劃持續推進,盡管中國經濟料將降溫。全球約三分之二的海運鐵礦石供給量,都由中國買進。
在需求前景變差之際還決定增產,表面看來似乎瘋狂,但其實已是經過盤算。
力拓及必和必拓實際上是在押注,他們在澳洲的低成本鐵礦石事業將能夠主宰市場,將中國國內生產的鐵礦石、澳洲及其他國家成本較高的礦場都淘汰出局。
他們也押注當前對中國需求增速放緩的擔心是過度夸大,相信中國的進口將維持穩健。
雖然這兩家礦業巨頭的想法看來有點冒險,但他們賭對的機率確實不低。
力拓及必和必拓的生產成本都在每噸50美元左右,以當前亞洲現貨鐵礦石價格每噸130.40美元計算,等于利潤超過80美元。
即使下半年鐵礦石價格因為中國需求增速降溫而大跌,必和必拓及力拓可能是最后兩家仍然賺錢的鐵礦石產商。
而且目前并沒有多少分析師預期會出現類似去年第三季價格崩跌的局面,當時現貨價格大跌逾20%,去年9月初跌至三年低點每噸86.90美元。
目前對價格的一般看法是在每噸110-120美元附近,但有下跌風險。
若果真如此,這代表力拓及必和必拓追求提高產量是正確決定,因為他們仍然能夠比競爭對手創造更大利潤。
中國及全球的鐵礦石市場,也與銅及石油等其他大宗商品市場不太一樣,因為建立大量鐵礦石庫存的能力或意愿都很低。
礦商、貿易商及鋼廠都只維持相對緊俏的鐵礦石庫存量,這意味著供應量隨需求調整的速度,常會比一些其他大宗商品市場來得更快。
當供應過剩時,這代表往往會以削減產量因應,而根據過去經驗,最先遭到停產的是高成本、低品級的中國礦山,最后才會輪到必和必拓及力拓在西澳的礦山,以及巴西淡水河谷的礦山。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是到2013年底之前中國鐵礦石需求的可能發展。今年上半年中國鐵礦石進口量為3.843億噸,較上年同期成長5.1%。
7月4日公布的路透調查分析師預估中值顯示,全年進口量料為7.86億噸。這代表下半年進口量必須達到4.017億噸,這根本一點都不像是在放緩,事實上比較像是加速。這份調查中,最悲觀的預測值是2013年全年鐵礦石進口7.36億噸,只略低于2012年創下的紀錄高位7.44億噸。
即使最后實際進口量剛好符合最悲觀的預測值,力拓及必和必拓仍可望能夠賣出他們增加的產量,因為他們有本錢可以用低于國際對手及中國礦商的價格賣出。
在6月結束的會計年度中,必和必拓鐵礦石產量創下1.87億噸紀錄,公司計劃到12月時達到年產能2.20億噸。
力拓4-6月鐵礦石產量6,600萬噸,有望達成2013年全年2.65億噸目標。力拓本周表示,到9月底時,年產能將提高至2.90億噸,2014年底時提高至3.60億噸。
這些產能擴張都需要大量投資,力拓的擴張項目估計斥資50億美元。巨額資本支出,以及無法讓成本低過必和必拓及力拓,這兩個因素正是其他鐵礦石項目可能失敗的關鍵。
其中包括澳洲礦業富豪GinaRinehart在西澳的100億美元RoyHill鐵礦石項目,以及英美資源集團在巴西的Minas-Rio礦山。到頭來,必和必拓與力拓看似賭博的行徑,其實不算是什么風險,因為他們手上已經拿了一付好牌。
(關鍵字:必和必拓 力拓 鐵礦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