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隨著中國經濟和鋼鐵需求的降速,鐵礦石供需關系正在轉換的聲音不絕于耳,但現實的情況是,包括必和必拓和力拓在內的傳統國外礦石巨頭,仍在繼續擴大產能,并且產量屢創新高。
澳大利亞礦業巨頭必和必拓發布了2013財年的生產報告,年度產量再創新高,而在此前一天,澳大利亞另一大礦業巨頭力拓所公布的年度和季度報告,產量同樣創紀錄。與此同時,國內的中小礦企卻在盈虧平衡線上掙扎,而國內鋼企在鐵礦石定價上,也依然沒有多少發言權。
力拓集團公布的第二季度鐵礦石產量也創歷史新高,整個上半年,公司的鐵礦石產量為1.27億噸,同比增6%,鐵礦石發貨量增4%至1.19億噸,也均創歷史新高。力拓同時表示,在西澳皮爾巴拉地區實現2.9億噸鐵礦石年產量的目標,有望于今年第三季度末實現。與此同時,兩家企業也仍在推進著各自的擴產計劃,其中,必和必拓在昨天發布的《2013財年的勘探與開發報告》中就提到,公司在西澳的一些鐵礦擴產項目,比如正在擴產的Jimblebar礦,將提前于2013年底投產,年產量預計在3500萬噸,通過去瓶頸優化等措施,年產量最終會到達5500萬噸。而力拓也表示仍在擴大鐵礦石產能,以期在2014年底達至3.6億噸年產能力,為此正在進行相應的基礎設施工作。
開采成本上的優勢,是“兩拓”敢于逆勢推進擴張的底氣所在。目前,國產礦和一些新興投資的國外礦山的開采成本一般在100美元/噸以上,而“兩拓”所擁有的優質礦山,開采成本只有每噸幾十美元,因此,即使在目前120美元左右的礦價下,兩家依然有每噸幾十美元的利潤空間。
目前供應中國的鐵礦石原料,有63%依靠進口,37%來自國內礦山自產的低品位礦,有的國內礦需要經過三到四道的選礦才能用,因此成本很高。“一般礦價在每噸100美元左右,50%~60%的國內礦山就到了盈虧平衡點,礦價到80美元每噸的話,可能80%的國內礦山就到盈虧平衡點了。”因此,當礦價下跌到一定程度時,先支撐不住的將是成本更高的國內礦山企業,此外,最近幾年才到國外去投資礦山的企業,危險也很大。最近幾年,包括武鋼、鞍鋼、中信泰富等紛紛“出海”投資礦山,但大多數海外礦山的品位都只有20%到30%,這與國內礦山的品位相差不大。而相比之下,必和必拓、力拓等國際礦山巨頭開采的礦山品位多在60%左右。
(關鍵字:必和必拓 力拓 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