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年,新能源車風靡全球,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新能源車用電,意味著“綠色”、“環保”,本文從電力的能源結構來觀察電力到底有多“綠”,人類的能源結構還有多少“綠”化的空間?
核心結論
1. 并不是所有電力都來自綠色能源。2022年,核電、水電、風電、太陽能及其他生物燃料等低碳能源在全球發電量中的占比僅為39%,煤炭等火力發電在全球發電量中占36%,其余25%左右是石油和天然氣發電。
2. 由于地理條件和其他自然資源的不同,不同國家的能源結構也各不相同。從發電原料的結構來看,由于核電的投入較大,歐洲低碳能源占比最高,為55%;其次是美國,低碳能源在發電量中占40%,中國的火電(煤炭)占61%,低碳原料的占比只有35%。
3. 低碳能源的占比不斷上升是全球性的趨勢。從全球的發電量原料演變來看,2010年以來,低碳能源的占比從19.96%上升至29.91%,同期化石燃料的占比從67.21%降至60.94%,下降9%,核電占比從12.83%降至9.15%,降幅為28.68%。
4. 太陽能和風力是中國增長速度最快的綠色能源。由于水電、風電及太陽能對天氣及大自然的依賴較高,這些能源在實際生產和生活中的占比繼續提高仰仗于儲能技術和儲能設備的突破。
正文:
并不是所有電力都來自綠色能源
“低碳”、“綠色”是近年來國際經濟發展的熱詞,也是各國能源結構的改革方向,隨著煤炭、油氣等石化燃料的占比下降,電在工業生產和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使用日益普及,由于不少媒體把電車說成是“新能源車”,很多人以為電力就是綠色能源。其實未必。
2022年,核電、水電、風電、太陽能及其他生物燃料等低碳能源在全球發電量中的占比僅為39%,煤炭等火力發電在全球發電量中占36%,其余25%左右是石油和天然氣發電。
由于地理條件和其他自然資源的不同,以及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不同國家的能源結構也各不相同。以電力為例,不同發電模式在不同國家電力生產中的占比是不一樣的。例如,中國對煤炭的依賴度較高,截至2022年,煤炭發電在中國電力生產中的占比高達61%;歐美對天然氣的依賴度較高,天然氣在美國電力生產中占比39%。
從發電原料的結構來看,綠色程度最高的是歐洲,由于核電的投入較大,歐洲低碳能源占比最高,為55%;其次是美國占40%,中國經過最近十年的努力,2022年低碳原料在發電量中的占比已經達到35%。
截至2022年,從可再生燃料發電量占比看,中國水電占比最高,為14.9%,其次為太陽能,占9.1%。歐洲生物燃料的占比較高,為14.6%,其次是太陽能,占11%。
總體而言,中國水電、風電、太陽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加起來超過30%,高于美國,達到了全球平均水平(剔除核電)。
(關鍵字:太陽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