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11月,廣州天氣一夜入冬,熱水器、鍋爐、空調,熱水取暖設備等“耗電大戶”相繼迎來使用高峰期,而近日羊城空氣潔凈指數接連“爆表”,使得越來越多的公眾關注節能環保以及如何使用清潔能源的話題。
“我國的可再生能源、清潔能源的推廣尚處于初級階段”,廣東省太陽能協會的宋主任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我省作為經濟大省,在以包括太陽能為主的可再生能源的推廣和運用上,甚至落在了別的省份的后面,這是很可惜的”。
新能源產品份額不盡人意
走訪蘇寧、國美、廣百電器等家電大賣場的熱水器專柜,沒有見到一臺太陽能熱水器樣機,而幾乎所有的品牌都在推電熱水器和燃氣熱水器。
“太陽能熱水器太占位置了,沒有地方放,所以我們不賣”,賣場人員告訴記者,如果要買太陽能產品只能到專賣店或者到網上去買。他表示,前來詢問購買的太陽能產品的消費者也不多,“一百個里面也沒有一個吧”。
但記者在賣場隨機詢問的消費者中有表示想買太陽能產品,但在賣場里看不到實物,只好作罷。也有的表示“知道太陽能熱水器節能環保”,但住的單元樓沒法安裝,所以放棄。
某熱水器巨頭品牌企業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該公司早5年就把新能源產品作為戰略方向,但新能源產品的銷售占比一直未能突破20%,“我們的新能源產品在廣西、湖北、湖南、安徽等省的銷售較好”。
該說法也得到另一家在新能源領域走到前列的公司負責人的印證,他們均認為有政策引導和支持,以及實實在在的項目補貼是新能源產品在上述省份推廣較好的主要原因。
應用推廣尚處于初級階段
“我省對新能源產品的推廣與運用重視度確實不夠”,省太陽能協會的宋主任告訴記者。據了解,宋主任是我省第一批從事節能工作的國家工作人員,他還記得早在1979年11月,我國就推出了第一個節能宣傳月活動。但近30年過去了,節能減排的主題從降耗、清潔生產到環境設計等等一步步在深入,但卻并未落實下去,因此效果并不佳,“只能說尚處于非常粗線條的初級階段”。
他認為,地球提供的能源(特別是指包括煤碳油以及木材等這些常規能源)是有限的,我們應盡可能少地減少對能源的消耗,實在有需要,也應該用包括太陽能、水能、風能、空氣能等這些可再生能源、清潔能源來取代常規能源的消耗,應該加大對這些新能源的推廣以及政策支持。
他指出,節能降耗效果不佳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衡量標準有問題,“我省是一個人口大省,相關部門在匯報工作時往往以人均耗能作為指標,但實際上應該以絕對數(即實際消耗了多少能源)作為標準”。
據介紹,廣東作為經濟大省,以及家電等電子產品進出口的前沿陣地,我省在以太陽能、光伏產業等新能源的推廣方面反倒落在其他省的后面。“云南、江蘇等省份就做得不錯,廣東省也有一些太陽能示范村、示范社區,但相關政府部門并沒有給予真正的重視,缺乏相應的政策導向、資金扶持等層面的支持。
另一行業相關負責人也告訴記者,廣東省在節能環保示范市的申報上也并不積極,目前只有深圳這一個示范市,而廣西、湖南、湖北、江西等省都至少有7~8個以上的示范市,這與“我省作為經濟大省更應注重節能環保”的現狀并不匹配。
廣州市區推廣難度大
宋主任對記者說,我省是有做示范社區、示范村的政策的,但一旦需要當地政府“落實到位”時,就因各種原因大打折扣。
“通常我們在做新能源產品的推廣時,需要政府部門的政策引導以及一定的資金支付,需要相關新能源企業的一部分讓利,以及消費者支付一定的購買成本,這需要三方的配合來完成”,宋主任認為,由于后兩者需要前者來引導,所以政府部門在這個推廣的過程中往往起決定性的作用。
據了解,各省的新能源推廣工作進展不一,即使是同一省份的不同市,也存在較大差異。“韶關、河源的新能源推廣做得相對好一些,粵西的一些地市就非常困難了,廣州市區的工作也比較難做。”據他介紹,去年,在韶關市民政局的主導下,該市所有的共計97個敬老院全都裝上了太陽能熱水器。
另據建筑節能協會的有關人員介紹,深圳作為我省唯一個全國節能環保示范市,前兩年已經下達了如下規定:凡12層以下商用建筑必須預留節能產品(太陽能、光伏)安裝位置,否則對該建筑不予驗收。而在節能產品安裝完成之后,對于達標的節能建筑,政府相關部門還給予每平方米400多元的補貼。
他認為,節能環保等新能源產品無法得到推廣,不是市民不愿意接受,而是由于不少住宅樓或商用樓沒有事先預留安裝位,導致這些新產品沒法安裝。“如果深圳的這種作法,能在全省進行推廣,那我們生活的這片熱土無疑天更藍、水更綠。
(關鍵字:太陽能 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