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報道:未來三個月滬銅大概率呈現跌勢
當前,銅市面臨四個考驗:一是宏觀環境走弱,“供給側改革”帶來的陣痛難以避免,經濟增長呈現L型;二是貨幣政策刺激不大可能加碼,流動性對銅價邊際利好減弱;三是季節性淡季即將來臨,需求季節性走弱不可不防;四是海外美聯儲加息預期升溫,新興市場資金外流。因此,接下來三個月時間銅價大概率呈現跌勢。
經濟指標顯示中國經濟環比走弱
最近公布的先行指標——制造業PMI再度指向中國工業制造業重新走軟。中國5月官方制造業PMI50.1,與上月持平,但是新訂單指數為50.7%,連續兩個月回落,且與生產指數的差值有所擴大,新出口訂單指數也降至臨界點。反映中小企業的財新制造業PMI更是下滑明顯,中國5月財新制造業PMI為49.2,創下三個月新低,且連續15個月低于50.0臨界值。在財新制造業PMI報告中,新訂單指數跌破50,新出口訂單亦降至三個月新低,且已連續六個月處在50下方區域。
另外,4月表現較好的房地產市場在5月也開始有轉弱的跡象。5月22至29日,30個大中城市商品房交易面積只是微升,100個大中城市交易面積下滑。南京等熱點城市陸續出臺針對土地和樓盤銷售的調控新政,成交環比出現回調。
供需基本面承壓
市場關注的銅礦減產實際不及預期,再加上國內銅冶煉產能并不屬于供給側改革限定的范疇,未來精銅供應增長加快是大概率事件。海外銅礦商一季度財報顯示,包括Codelco、Glencore—Xstrata等前十銅礦商一季度銅總產量較去年同期增長5.6%,其中宣布減產50萬噸的Glencore—Xstrata實際減產只有4%。
冶煉環節,由于銅精礦加工費較高,國內銅冶煉企業能夠保持利潤,產出增長勢頭相對穩定。截至5月24日,CFI中國30%銅精礦加工費為92—97美元/噸,較2月的80—85美元/噸明顯回升。另據外媒消息,海外銅礦山必和必拓將旗下EScondida銅礦加工費和國內銅冶煉廠簽訂的加工費上調至100美元/噸。
庫存方面,盡管LME銅和上期所銅顯性庫存1—5月出現溫和的下跌勢頭,但是上海保稅區倉庫的銅庫存在4—5月出現了明顯的上升,目前攀升至63萬噸以上。這會給市場帶來潛在的供應沖擊。
隨著淡季來臨和一季度逆周期刺激效果減弱,銅消費也逐步下降。作為衡量中國進口精煉銅需求的一個重要指標,洋山銅溢價已經從年初的95—105美元/噸的高位下降至6月2日的35—45美元/噸的歷史低水平附近。統計發現,洋山銅溢價與國內銅價呈現較高的正相關關系。
空調行業庫存積壓,銷售不暢問題導致銅管加工企業開工率明顯下降。據產業在線的數據,4月國內空調終端消費出現較大下滑,同比下降了20.9%。電力方面,盡管1—4月電網投資完成額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但是并沒有帶動輸電線路和變電設備融資的增長。其中,新增22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長度和變電設備容量同比分別下降2.62%和28.81%,4月發電設備產量同比下降25.8%。
美聯儲加息的沖擊
美國公布的4月會議紀要顯示,如果未來數據顯示美國經濟在改善,美聯儲可能在6月會議上加息。近期美國經濟指標向好,美聯儲在6月和7月加息的概率不斷上升。美聯儲歷次加息都不可避免的對風險資產,尤其是銅等強周期的品種帶來沖擊,更為嚴重的會引發新興市場動蕩和金融風暴。盡管目前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對美聯儲加息有提前的應對,不至于爆發危機,但是市場動蕩在所難免。
綜上,宏觀環境重新走弱、供應壓力增加、季節性淡季引發需求走弱等因素,都凸顯出銅價面臨多重的下行壓力。
(關鍵字:銅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