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于鷹潭高新區的鷹潭江南銅業有限公司廠房內,企業自主研發的磷銅球生產設備——6臺上引爐和15臺銅球機正開足馬力,一顆顆圓潤光潔的磷銅球閃爍著光芒,源源不斷地從銅球機的“嘴巴”里被“吐”出來。而在廠房的另一端,曾經為企業帶來豐厚收益的粗銅加工設備,只能靜靜地躺在那里,屬于它們的黃金歲月已漸漸遠去。
目前,該公司的磷銅球產量居江西省內第一位、全國前五位,越來越多的訂單讓現有的生產線已忙得轉不過來。可是就在幾年前,以粗銅加工為主的江南銅業只有一條生產線,且“饑一頓、飽一頓”,處于半停產狀態。是什么原因讓半停產的江南銅業重現生機?答案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近年來,受銅價持續下跌、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等因素的影響,銅產業在寒冬中艱難前行。一方面面臨著產能過剩,另一方面卻又無法生產或提供符合消費者需求的、中高端的、品質優良的、性價比好的產品和服務。這也是許多銅企業面臨的共性問題。但在鷹潭市工業的主戰場——鷹潭高新區,這片銅企業高度集中的土地上,不少銅企業卻在政府的引導下,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整增加了有效供給,壓縮了無效供給,使供給結構更好地適應了需求結構,企業也得以走出寒冬,邁向春天。
如何增加有效供給——去“下游”,“爭上游”
前幾年,大量銅企業從事粗銅加工,由此帶來的能耗高、污染大、效益低,以及產能過剩、產品積壓、產銷不對路等一系列問題,嚴重制約了企業的生存和發展。
改革勢在必行,鷹潭市的銅企業選擇的改革路徑之一便是從粗銅加工轉向銅精深加工,到產業鏈的下游去“爭上游”。
“江南銅業最困難的時候,粗銅產品積壓了上千噸,價值5000多萬元。”江南銅業的銷售經理徐一特說,但是,在鷹潭高新區的引導下,江南銅業經過認真的市場調查和研判,決定將原有的粗銅加工延伸到具有更高技術含量的磷銅球生產中去。之所以選擇磷銅球,是因為它能夠廣泛應用于電腦、汽車、手機等個人電子信息產業的線路板上,市場潛力巨大。這是一次從產業鏈的“中端”轉向產業鏈“終端”的嘗試,其產品附加值比原來粗銅加工的產品附加值增加了數十倍。
和江南銅業一樣,同處在鷹潭高新區的江西廣信銅業股份有限公司也嘗到了產品向精深加工延伸帶來的甜頭。廣信銅業董事長兼總經理黃四龍算了一筆賬,最初從事高精度無氧銀銅合金桿加工,加工費每噸約為1500元,但經過擠壓、拉拔、沖片、排片等程序之后,其終端產品換向器片的加工費每噸可以達到13000元。更為重要的是,這樣的終端產品并非誰都能生產出來。“同樣的市場空間,別人無法提供供給,也就意味著你可以提供更多的供給。”黃四龍表示,2015年,公司的粗銅加工所占比重已由原來的70%下降到50%,今年將下降到30%。
從粗加工到精深加工的轉變,讓眾多銅企業的無效供給不斷壓縮,有效供給不斷增加,企業越走越活。
如何擁抱高端市場——以創新,來“創富”
高端的、優質的產品從來不缺乏市場。當低端產品呈現產能過剩、增長乏力的現象時,如何將資金、技術、勞動力等資源要素從中釋放出來,以適應高端市場需求?這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所面臨的一大難題。江南銅業和廣信銅業不約而同地將主要精力放在了科技創新上。
2015年,在鷹潭高新區的幫助下,江南銅業投入近2000萬元進行技術改造和科研創新。科技創新帶來的是實實在在的生產力。如今,江南銅業已經擁有了自主研發的磷銅球生產設備,磷銅球生產成本降低了30%-40%,單位能耗降低了10%以上,成品率從原來的80%提高到現在的99.9%。
廣信銅業的科技創新之路有著與眾不同之處。在企業的各個生產車間,已很少看到企業員工忙碌的身影。但在企業的技術研究中心,不少員工正埋頭在電腦前或機器設備前。
黃四龍表示,廣信銅業依托省級企業技術中心,把大量的資金和勞動力投向科研創新,加大與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不斷研發新技術、新設備、新產品,并加大技術轉讓力度。如今,企業自主研發的智能排片機不僅應用于自己的換向器片生產線,還銷往國內外市場。企業具備的先進模具設計制造能力,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周邊銅企業的模具設計制造訂單。廣信銅業已經從賣產品轉向了賣技術、賣服務。
銅企業對高端技術的需求是永遠不會飽和、不會過剩的。而廣信銅業正是盯緊了這一點。
如何避開同質競爭——有“個性”,“玩”定制
如何從供給側進行結構性改革,滿足多樣、升級、提質的市場需求,是當前同質化競爭嚴重、市場空間受到擠壓的銅企業亟待跨越的一道溝壑。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
無疑,個性化定制是避開同質化競爭的一劑良藥。但是,如何做到個性化定制?
廣信銅業依托先進技術,針對不同企業的不同需求,采取差異化的產品服務,實現了個性化定制。但是,并非所有企業都能擁有高精尖的技術,都能通過先進技術來實現個性化定制。而鷹潭市眾鑫成銅業有限公司則給眾多中小銅企業提供了另一種可能。
專注于做銅線的眾鑫成銅業規模算不上大,技術也算不上頂尖,但這幾年發展速度卻相當快。“不一定要多精深、多先進,但一定要有特色,要貼近市場。”眾鑫成銅業的董事長孫曉風道出其中緣由。
在眾鑫成銅業生產車間,一根根銅絲被拉出來,憑肉眼根本無法區分它們。這些復合材料并不比裸銅線具備多大的技術優勢,但卻精細地區分了市場需求。孫曉風舉例說:我們常用的鼠標線,若用裸銅線價格更高,但用銅包鋼線不僅不影響性能,反而具備價格優勢,同時也具有更高的抗拉強度。“這就是區分市場需求,根據市場需求進行個性化定制。”
如何幫扶企業脫困?——重引導,重精準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僅僅是企業自身的事情,也不應該由企業獨自面對。作為鷹潭經濟的主引擎,鷹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銅產業的發展,在銅產業面臨“惡劣天氣”時,更是積極思謀,想方設法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引導最重要。”在談到政府幫助時,黃四龍沉思之后說出了這五個字,“不是說政策不重要,不是說資金不重要,但我認為,把你引到一條正確的發展道路上來才是最具有決定性的。”鷹潭高新區近年來始終在引導企業走“專、精、新、特”的發展路子,這樣的發展理念對企業影響很大,讓企業受益匪淺。
在把企業引上正確發展道路的同時,鷹潭高新區也為企業提供了真金白銀的資金支持和貨真價實的政策扶持。值得一提的是,這種支持并非“撒胡椒面”。“鷹潭高新區堅持的是精準扶企、一企一策的幫扶思路。”鷹潭高新區科技和經濟發展局局長陳凌枝說,“只有先號準了脈,才能做到對癥下藥。”
在磷銅球市場行情一片大好,江南銅業準備進行技術改造,以提升磷銅球生產效率時,鷹潭高新區通過融資擔保和產業引導基金及時為其注入了資金,確保了其技術改造的順利進行。“對于那些沒有市場的企業,我們幫助找市場;對于那些有市場、缺資金的企業,我們給予資金支持。”陳凌枝表示。
事實證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已經讓鷹潭高新區銅產業實現了轉型升級、提質增效。面對經濟下行壓力等因素,鷹潭市銅產業無懼大浪淘沙,敢于中流擊水!
(關鍵字:供給側改革 銅 銅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