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報道:分析人士認為, 煤電聯動重啟后煤價不會加速走低
期貨日報記者近日獲悉,上網電價將在今年年底前再次下調,全國平均下調幅度約為0.03元/千瓦時。市場人士認為,近兩年煤價下跌的根源是供需失衡,上網電價下調對后期煤價影響有限,更多是心理層面的影響。
據中信期貨動力煤研究員崔春光介紹,國內煤電聯動政策始于2004年12月,當時煤炭價格市場化的速度明顯領先于電力市場改革,出現了煤炭價格不斷上漲、電力價格卻相對穩定的情況,電力企業的利潤空間不斷被侵蝕,部分電力企業甚至出現了嚴重的虧損。2012年以后,隨著國內煤電供需形勢的變化,煤電聯動機制也進行了部分調整。
記者梳理發現,國內煤電聯動機制的發展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2004年至2012年,煤價與電價呈現螺旋式上漲態勢。當時煤炭市場處于賣方市場,煤企議價能力較強,電廠承擔煤價上漲帶來的損失,部分電廠虧損較為嚴重。這個時期煤電聯動是煤價上漲帶動電價上漲。第二階段是2012年至今,煤價下跌帶動電價下行。由于目前煤炭市場處于買方市場,在供給遠大于需求的情況下,煤企的議價能力不斷削弱,煤價也隨之下跌,電廠利潤不斷提升。政府通過下調電價使電廠利潤保持在合理區間,以減輕下游用戶的負擔。
“不同時期煤電聯動機制對煤企和電企的影響也不一樣。”崔春光表示,目前來看,雖然煤電聯動表現為煤價與電價同步下跌,但煤電聯動并不是煤炭價格下跌的主要原因。煤價下跌是由供需關系主導的,在供過于求的情況下,即使沒有煤電聯動,煤價也會延續下行趨勢。
如果此次上網電價下調預期兌現,煤價是否會加速下跌呢?記者從多家電廠相關負責人處了解到,目前電廠對煤炭價格追求相對低價,而不是絕對低價,在電力企業利潤可觀的情況下,壓制煤價的意愿不強。據華東地區某電廠負責人介紹,目前多數電廠已基本完成年度利潤指標,超額完成利潤指標的動力不強。即使電價下調,電廠也不會把這部分損失向煤炭企業轉移。
“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背景下,上網電價下調是為了平衡電廠利潤,讓利于下游,減輕用電企業負擔,增強企業競爭力。因此,煤電聯動機制重啟與煤價關系不大,受到影響最大的還是電企的利潤。”崔春光說。
有受訪人士認為,若未來煤電聯動機制得以完善,變動周期由一年改為一個月,那么電廠面臨的經營壓力或將加大,進而可能采取措施控制采購成本。如果未來煤價出現回升,電價也將隨之上漲,電廠也不會出現經營困難的局面。
(關鍵字:上網電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