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可持續發展,推動企業科技創新,轉型升級是關鍵一步。作為全國鉛酸蓄電池研發和生產重要基地,長興蓄電池產量已占據全國蓄電池行業的半壁江山。
如何讓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實現雙贏?從曾經被列為環保整治的污染產業到今天的綠色動力能源中心,連續多年的“摘帽”行動對此作出了肯定的回答。依靠不斷創新,讓長興蓄電池產業鳳凰涅槃。
“逼”出來的轉型路
走進天能集團在畫溪工業功能區的生產車間,除了幾條生產線發出的機器馬達聲,這里顯得很安靜。“3000多平方米的全自動裝配區, 4條全新生產線,只需要五六個人,而沒有新設備之前,需要60多人。”站在生產線一邊的董事長張天任邊走邊介紹,天能集團也參與了這套國際領先的全自動裝配設備的研發,企業擁有自己的知識產權,新設備的投入使用讓生產效率提高8倍。“放在幾年之前,這一切簡直都難以想象。這些都是‘逼’出來的,天能集團每年用于科技研發就超5億元。”張天任感慨萬千,“沒有創新,企業轉型發展是一句空話。”
多年來,長興縣在推進蓄電池產業健康發展的進程中,始終堅持把加快轉型升級作為主線,以行業整治作為抓手,騰出空間,緊緊依靠科技創新做大做強。
2005年,該縣開展了第一次蓄電池產業專項整治,企業從225家減少到61家,實現了第一次轉型升級;2011年,又以全國鉛酸蓄電池行業專項整治行動為契機,開展了第二次根本性的整治,通過兼并、重組減少到15家,并全部集中到新能源高新園區,做到布局園區化、企業規模化、工藝自動化、廠區生態化、產品多樣化、用途多元化,實現了第二次轉型升級。
通過產業轉型升級,整個行業產值增長10.5倍,稅收增長6倍。天能、超威成為百億企業,中國綠色動力能源中心地位進一步鞏固。“倒逼”,從治污開始,很快向產品升級換代延伸。一大批蓄電池企業擁有了國內甚至國際領先的產品和技術,帶動了整個產業的發展。“采用產學研相結合的合作模式,鼓勵企業自主創新。”該縣科技局一名負責人表示。近年來,長興深入實施《關于深入推動產學研合作的實施意見》,縣政府每年召開全縣科技大會,組織推進產學研合作項目100項以上,同時推出《長興縣關于加快科技創新的若干政策意見》等科技政策,鼓勵企業增強科技創新能力。
在政府的支持引導下,蓄電池企業自主創新意識逐步深化。超威集團與清華大學、沈陽蓄電池研究所合作,建立了環保型蓄電池省級高新技術企業研究中心、省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廢水、廢酸、廢鉛實現了“零排放”、循環使用。
天能集團先后開發生產了硅膠電池、鎳氫和鋰離子電池等六大系列、上千種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低碳能源新產品。
長興蓄電池行業由此進入了良性發展階段,產業集聚度明顯提升,從過去的摩托車用小電池,發展到全國最大的電動自行車電池生產基地;從過去的礦燈用蓄電池,發展到最先進的電動汽車電池和風能、太陽能儲能電池。
“激”出來的創新熱
經歷了急風驟雨式的洗禮后,在長興蓄電池行業,類似“下一步怎么辦”、“如何可持續發展”等問題,已經不需要政府苦口婆心去勸導了。
在小浦鎮朗山工業園區,總投資1.5億元的鐵鷹朗山生產基地已經全線投產。“以前,政府比我們著急,幫我們制定行業門檻,出錢和清華大學、浙江大學等聯合舉辦培訓班,為全縣的民營企業家補課。現在,我們自己坐不住了,自己設門檻,自己定目標。”長興鐵鷹電氣有限公司總經理王金都說。
2005年整治之初,這家年銷售額不過2000多萬元的企業,還與其他同行一樣,談起技改一臉茫然。面對競爭激烈的市場,不轉型就要被淘汰、不創新就要落后。“今年,企業投入600多萬元用于科技創新,生產中大密蓄電池,這也走出了傳統模式,今年預計銷售額超5億元。”王金都開心地說,“這個行業要做長久,一是要轉型,二是要創新,要不停地往上走。”更為關鍵的是,他終于找到了蓄電池企業的轉型之路。
被追趕,同樣為領跑者注入了新動力。作為超威集團轉型升級的力作之一,其下屬全資子公司浙江超威創元實業有限公司自投產以來,不斷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技術革新、加強營銷管理,努力爭做國內鋰電池行業的排頭兵。
走進超威創元,一臺臺檢測設備閃爍不停、一排排技術工人動作嫻熟、一條條自動生產線滿負荷運轉。據公司總經理孫延先介紹,生產的磷酸鐵鋰材料和電池組剛一下線,就會被打包出貨,雖然目前日產電芯達到5萬只,但仍然滿足不了每月翻番的訂單需求。“從2007年開始研發鋰電池,迄今投入了2億多元,有180多名研發人員參與。”
眼下,超威創元的鋰電產品不僅與國內電動自行車、汽車攀上了親,而且還遠銷巴西、挪威和瑞典等國外市場,今年預計銷售額達到2.5億元,明年將超10億元,真正實現做強做大目標。
在企業自主創新,加快發展的同時,長興縣對企業提出了更嚴的要求,實施了“四減兩提高”(減員增效、減能增效、減污增效、減耗增效,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工業增加值率)專項技改行動。截至目前,已經入園竣工投產企業全部使用了自動稱片機、自動包片機、自動鑄焊機和包片、焊接一體的自動化生產線,達到國內外領先。
“爭”出來的好品牌
區域經濟活力的大小、強弱,市場是最權威的裁判員。那么,長興蓄電池產業經濟的市場競爭力到底如何呢?
近日,從該縣質監局傳來喜訊,國家質檢總局下發文件,同意長興在浙江省綠色動力電源產品質量檢驗中心的基礎上籌建國家動力及儲能電池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
據了解,長興縣充分發揮“浙江省綠色動力能源集成創新公共服務平臺”這一國家級檢測中心的作用,探索建立科技人員、高新設備等研發資源共享機制,按照“公共廚房”的服務理念,先后與天能、超威、諾力等7家企業在平臺內部共建了研發實驗室,推動企業的創新研發。通過合作共建,已開發新產品16項、技術成果轉化7項。如超威集團完成了車用無鎘動力型鉛酸蓄電池技術升級,打破了歐盟限制含鎘產品的貿易技術壁壘。
“利用平臺集聚的優勢,吸引標注化技術人才,引導企業參與國家、行業標準的制修訂工作,掌握行業發展的話語權,提高企業和區域產業在行業內的知名度。”質量檢驗中心負責人表示,“被列入省級及以上高新技術企業的天能和超威等企業是全國電動車蓄電池行業的領軍企業,更是全國鉛酸蓄電池標準化委員會委員單位和全國電動車用密封鉛酸蓄電池標準的主要起草單位。”
像天能、超威等企業一樣,隨著“行業標準制定者”的不斷涌現,市場對蓄電池“長興創造”越來越認可。
為了讓更多的人知道“長興蓄電池產業”,該縣還通過舉辦電池產業發展論壇和參加展覽會等形式,讓本土企業“集體亮相”,不僅顯示了“長興團隊”的強大陣容,也體現了長興蓄電池行業的整體研發實力和品牌知名度。
蓄電池“長興品牌”正無形地影響著這個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并受到國際國內同行業的普遍關注。
(關鍵字:蓄電池 鉛酸蓄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