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8月20日 ,歐盟委員會向相關方披露了對從中國進口的純電動汽車征收最終反補貼稅的決定草案。對擬議稅率進行小幅調整:
比亞迪:17.0%
吉利:19.3%
上汽集團:36.3%
其他合作公司:21.3%
其他所有非合作公司:36.3%;
決定對特斯拉作為中國出口商實施單獨關稅稅率,現階段定為9%;
歐盟委員會還決定不追溯征收反補貼稅。
相關方可以盡快向委員會服務部門請求聽證,并在10天內提供意見。
隨后,在考慮了相關方的意見后,委員會將向成員國提交最終決定,成員國將根據委員會規則的審查程序進行投票(除非有多數票反對,否則委員會的提議將被采納)。該投票將具有約束力。
最終措施必須在臨時關稅征收后4個月內實施。包括調查最終結果的委員會實施條例將最遲于2024年10月30日在《官方公報》上公布(最長在調查開始后13個月內)。
任何潛在措施的有效期為5年,可根據合理的請求和隨后的審查延長。
2023年10月4日,歐盟委員會發起了針對中國電動汽車的反補貼調查。2024年7月4日,歐委會公布了初步裁定,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17.4%至37.6%的臨時反補貼稅。2024年8月20日進行終裁披露,并將于11月4日前做出最終裁定。(總臺記者 呂牧)
相關報道
中國機電商會: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反補貼稅或將失去中企投資(央視新聞)
記者今天(8月16日)從中國機電商會了解到,歐盟委員會預計將于今年8月底進行針對中國電動汽車的反補貼調查終裁披露,11月4日前做出最終裁定。
中國機電商會表示,中國電動汽車企業正密切關注歐盟反補貼調查的進展和結果,并將據此評估赴歐投資風險,作出投資決策。對于有意吸引中國車企前往投資的歐盟國家而言,支持征稅或將失去投資,而一個保持開放、公平的歐盟市場,對中國企業更具投資吸引力。
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
反補貼稅或將失去中企投資
2023年10月4日,歐盟委員會(以下簡稱“歐委會”)發起了針對中國電動汽車的反補貼調查。2024年7月4日,歐委會公布了初步裁定,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17.4%至37.6%的臨時反補貼稅。預計歐委會將于2024年8月底前進行終裁披露,11月4日前做出最終裁定。
中國機電商會表示,歐盟很多國家一直希望中國電動汽車企業赴歐投資設廠,有分析認為,歐委會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反補貼稅,阻礙中國電動汽車產品對歐出口,是希望以此推動中國企業赴歐投資,帶動歐盟汽車產業發展、增加歐盟當地就業機會、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目標。但從中國企業的反應看,歐盟的做法事與愿違。
中國機電商會表示,歐盟在反補貼調查中認定的“補貼標簽”很可能成為歐盟未來對中國赴歐投資企業開展歐盟《外國補貼條例》調查的借口。在歐盟發起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前,很多中國車企已開始或計劃赴歐投資或經營,但自歐委會決定征收臨時反補貼稅以來,諸多中國電動汽車企業表達對赴歐投資可能遭遇歐盟《外國補貼條例》調查等風險的極大擔憂。
歐盟已發起3起深度調查
均迫使中方企業退出招標項目
歐盟《外國補貼條例》于2023年7月12日開始實施,該條例賦予歐委會審查有關非歐盟成員國政府對在歐盟從事經濟活動的公司提供財政資助情況的權力,歐委會將根據審查結果對企業采取禁止投資、剝離資產、終止集中等相關措施。
今年以來,歐盟已針對中國企業發起3起深度調查、1起主動調查,1起突襲檢查,其中3起深度調查均迫使中方企業退出招標項目。
中國機電商會表示,歐盟針對中國企業發起多起歐盟《外國補貼條例》調查,目標指向明顯,具有事實上的歧視性,涉嫌違反了世貿組織最惠國待遇、國民待遇等相關規則,嚴重扭曲了公平競爭環境,給中國企業在歐經營及赴歐投資帶來極大風險和不確定性。
中國機電商會表示,歐盟一方面通過征收反補貼稅等限制貿易的手段來迫使中方企業赴歐投資,另一方面又制定《外國補貼條例》為盟外企業在歐投資和經營懸上一把利劍,這種做法自相矛盾、不合邏輯。中國電動汽車企業正在密切關注歐盟反補貼調查的進展和結果,并將據此評估赴歐投資的風險,做出投資決策。
(關鍵字:歐盟 電動汽車 反補貼)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834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