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女同同性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人妻操操性生活视频-五月六月欧美少妇激情-日韩精品影片免费观看

中華商務網
正在更新
鋼鐵指數
您現在的位置: > 中商信息> 鋼鐵產業> 管帶材> 推薦資訊

2022年中國創新指數比上年增長5.9%

2023-10-23 14:21:28來源:國家統計局作者:王英
  • 導讀:
  • 2022年中國創新指數比上年增長5.9%
  • 關鍵字:
  • 創新指數

為深入貫徹落實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于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科技強國的重大決策部署,國家統計局社科文司《中國創新指數研究》課題組進一步完善了中國創新指數編制方法并進行了測算。結果表明,我國創新能力較快提升,創新發展新動能加速聚集,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

一、我國創新能力較快提升

測算結果顯示,以2015年為基期,2022年中國創新指數為155.7,4個分領域指數創新環境指數、創新投入指數、創新產出指數和創新成效指數分別為160.4、146.7、187.5和128.2。與2015年相比,中國創新指數年均增長6.5%,比同期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快0.8個百分點;4個分領域指數年均增速分別為7.0%、5.6%、9.4%和3.6%。與2021年相比,中國創新指數增長5.9%,4個分領域指數分別增長5.7%、7.0%、9.2%和0.7%(詳見表1)。


二、創新環境明顯優化

“創新環境”領域包括每萬人就業人員中大專及以上學歷人數、人均GDP、理工類畢業生占適齡人口比重、科技撥款占財政撥款比重、享受加計扣除減免稅企業所占比重等5個指標。

以2015年為100,2022年我國創新環境指數為160.4,年均增長7.0%。分指標看,享受加計扣除減免稅企業所占比重指數大幅提升,年均增速達18.7%,2022年指數值達332.4,在中國創新指數的全部18個指標中位列第一;理工類畢業生占適齡人口比重指數、人均GDP指數、每萬人就業人員中大專及以上學歷人數指數、科技撥款占財政撥款比重指數的年均增速分別為7.1%、5.4%、3.6%和1.0%,2022年指數值相應為161.7、144.6、128.2和107.2(詳見表2)。


三、創新投入穩步提高

“創新投入”領域包括每萬人研究與試驗發展(R&D,下同)人員全時當量、R&D經費占GDP比重、基礎研究人員人均經費、企業R&D經費占營業收入比重等4個指標。

以2015年為100,2022年我國創新投入指數為146.7,年均增長5.6%。分指標看,每萬人R&D人員全時當量指數增長相對較快,年均增速為7.5%,2022年指數值為165.6;企業R&D經費占營業收入比重指數、基礎研究人員人均經費指數、R&D經費占GDP比重指數的年均增速分別為7.0%、5.0%和3.1%,2022年指數值相應為161.0、140.5和123.7(詳見表3)。


四、創新產出大幅增加

“創新產出”領域包括每萬人科技論文數、每萬名R&D人員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擁有注冊商標企業所占比重、技術市場成交合同平均金額等4個指標。

以2015年為100,2022年我國創新產出指數為187.5,年均增長9.4%。分指標看,每萬名R&D人員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指數、擁有注冊商標企業所占比重指數實現大幅提升,年均增速分別達12.5%和11.9%,2022年指數值分別為227.7和219.3,在全部18個指標中位列第二和第三;技術市場成交合同平均金額指數增長也較快,年均增速為9.9%,2022年指數值為193.2;每萬人科技論文數指數年均增速為3.6%,2022年指數值為128.3(詳見表4)。


五、創新成效進一步顯現

“創新成效”領域包括新產品銷售收入占營業收入比重、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占貨物出口額比重、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三新”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全員勞動生產率等5個指標。

以2015年為100,2022年我國創新成效指數為128.2,年均增長3.6%。分指標看,新產品銷售收入占營業收入比重指數增長相對較快,年均增速為8.8%,2022年指數值為181.0;全員勞動生產率指數、“三新”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指數、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指數、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占貨物出口額比重指數的年均增速分別為6.2%、2.3%、2.1%和-1.1%,2022年指數值相應為152.2、117.5、115.7和92.3(詳見表5)。

中國創新指數最新測算結果表明,近年來,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我國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完善創新體系建設,創新能力持續較快提升,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下一步,要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努力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全面塑造發展新優勢,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中國式現代化而奮斗。

附件

中國創新指數指標體系及指數編制方法簡要說明

一、中國創新指數指標體系

中國創新指數指標體系分成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為我國創新總體發展情況,通過計算創新總指數反映;第二個層次為我國在創新環境、創新投入、創新產出和創新成效等4個分領域的發展情況,通過計算分領域指數反映;第三個層次為創新能力具體各方面的發展情況,通過上述4個分領域所選取的18個指標指數反映(指標體系框架詳見附表)。簡要說明如下:

(一)創新環境

該領域主要反映驅動創新發展所必備的人力、財力等基礎條件的支撐情況,以及政策引導扶持等創新所需條件的情況。

1.每萬人就業人員中大專及以上學歷人數

指就業人員平均具備一定學歷的人員數量。該指標用以反映我國勞動者綜合素質情況。

2.人均GDP

指按人口平均的國內生產總值(GDP,不變價)。這是反映一個國家經濟實力的最具代表性的指標,可以反映經濟增長與創新能力發展之間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關系。

3.理工類畢業生占適齡人口比重

該指標反映我國潛在創新人力資源情況。理工類畢業生指本科及以上理工農醫類畢業生人數,適齡人口是指我國20-34歲人口數。

4.科技撥款占財政撥款比重

政府財政科技撥款對全社會創新投入和創新活動的開展具有帶動和導向作用,該指標反映政府對創新的直接投入力度以及對重點、關鍵和前沿領域的規劃和引導作用。

5.享受加計扣除減免稅企業所占比重

企業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政策是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最為直接和有效的普惠性政策之一。該指標可以反映政府有關政策的落實情況,從一個側面反映企業創新環境情況。該指標的數據口徑為規模以上工業企業。

(二)創新投入

該領域主要反映創新的人力財力投入規模及強度、關鍵領域的投入情況等。研發是實現創新的最重要環節,這里用研發投入指標反映創新投入。

1.每萬人R&D人員全時當量

指按常住全部人口平均計算的R&D人員全時當量。該指標反映自主創新人力的投入規模和強度。R&D人員包括企業、科研機構、高等學校的R&D人員,是全社會各種創新主體的R&D人力投入合力。R&D人員全時當量是指按工作量折合計算的R&D人員。

2.R&D經費占GDP比重

該指標又稱R&D投入強度,是國際上通用的、反映國家或地區科技投入水平的核心指標,也是我國科技創新相關規劃中的重要指標。

3.基礎研究人員人均經費

指按基礎研究人員全時當量平均的基礎研究經費。基礎研究是科學技術發展的根基,其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一個國家原始創新能力。本指標體系以該指標來反映國家在加強原始創新能力上所作的努力。

4.企業R&D經費占營業收入比重

企業是創新活動的主體,而工業企業又在企業創新活動中占有主導地位。該指標反映創新活動主體的經費投入強度。該指標的數據口徑為規模以上工業企業。

(三)創新產出

該領域通過論文、專利、商標、技術市場等反映創新中間產出結果。

1.每萬人科技論文數

科技論文是指企事業單位立項的由科技項目產生的、并在有正規刊號的刊物上發表的學術論文,是創新活動中間產出的重要成果形式之一。該指標反映研發活動的產出水平和效率。

2.每萬名R&D人員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

指按R&D人員平均的高價值有效發明專利數量。專利是創新活動中間產出的又一重要成果形式。高價值發明專利指符合國家重點產業發展方向、專利質量和價值較高的發明專利,由國家知識產權局定義具體范圍,體現了專利向高質量發展轉變的導向。該指標同時為有關規劃綱要監測內容,是反映研發活動的產出水平和效率的重要指標。

3.擁有注冊商標企業所占比重

擁有注冊商標企業指作為第一商標注冊人擁有經境內外商標行政部門核準注冊且在有效期內的商標的企業。該指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業擁有自主品牌情況。該指標的數據口徑為規模以上工業企業。

4.技術市場成交合同平均金額

指按技術市場成交合同項目數計算的平均技術市場成交金額。該指標反映技術轉移和科技成果轉化的質量與效率。技術市場成交額指全國技術市場成交合同項目的總金額。

(四)創新成效

該領域通過經濟增長、經濟轉型、產品結構調整、產業國際科技競爭力等方面,反映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1.新產品銷售收入占營業收入比重

新產品銷售收入是反映企業創新成果,即將新產品成功推向市場的指標,可用于反映創新對產品結構調整的效果。該指標的數據口徑為規模以上工業企業。

2.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占貨物出口額比重

高技術產業與創新具有互動關系。該指標通過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的變化情況,反映創新對產業國際競爭力的影響效果。

3.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

專利密集型產業體現了知識產權、科技創新與產業經濟的緊密融合,是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支撐和重要發展方向,其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可從引導產業結構轉型升級角度體現創新對經濟發展的成效。

4.“三新”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

“三新”經濟對推動高質量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其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可從新興經濟帶動經濟轉型發展、增強經濟活力的角度體現創新對經濟發展的成效。

5.全員勞動生產率

指一定時期內國內生產總值(GDP,不變價)與就業人員之比。創新是影響勞動生產率的重要因素,提高勞動生產率是創新的目的之一。該指標可用于反映創新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

二、中國創新指數評價方法

(一)選擇基期年份

在綜合評估指標數據的可得性、一致性和連續性的基礎上,選擇2015年作為基期年份。

(二)確定指標權數

采用“逐級等權法”進行權數分配,即各分領域的權數均為1/4;某一分領域內指標權數為所屬領域的1/n(n為該領域下指標的個數);每個指標的最終權數為1/4n。各指標的權數詳見附表。

(三)計算指標增速

計算定基發展速度時,通常方法是計算各指標的增速后進行加權平均。本指數繼續沿用原指數計算定基發展速度時將指標增速的基準值設定為指標兩年平均值的方法,將各指標增速范圍控制在[-200,200]的區間內,以增強數據穩定性,減少因某些指標數值波動過大而造成整個指標體系失真的情況。計算公式為:

其中i為指標序號,t為年份,t>=2016。

(四)合成分領域指數和總指數

1.計算各領域所轄指標的加權增速: 

其中i為指標序號,t為年份,Wi為各指標對其所屬領域的權數,Vit為計算所得各指標增速,k為該領域內指標的個數,t>=2016。

2.計算定基累計發展各領域分指數: 

其中t為年份,t>=2015,E2015=100。

3.計算定基累計發展總指數:

附表 中國創新指數指標體系框架 
  分領域              指標名稱  計量單位   權數※
創新環境 1.1 每萬人就業人員中大專及以上學歷人數 人/萬人 1月5日
1.2 人均GDP 元/人 1月5日
1.3 理工類畢業生占適齡人口比重 % 1月5日
1.4 科技撥款占財政撥款比重 % 1月5日
1.5 享受加計扣除減免稅企業所占比重 % 1月5日
創新投入 2.1 每萬人R&D人員全時當量 人年/萬人 1月4日
2.2 R&D經費占GDP比重 % 1月4日
2.3 基礎研究人員人均經費 萬元/人年 1月4日
2.4 企業R&D經費占營業收入比重 % 1月4日
創新產出 3.1 每萬人科技論文數 篇/萬人 1月4日
3.2 每萬名R&D人員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 件/萬人 1月4日
3.3 擁有注冊商標企業所占比重 % 1月4日
3.4 技術市場成交合同平均金額 萬元/項 1月4日
創新成效 4.1 新產品銷售收入占營業收入比重 % 1月5日
4.2 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占貨物出口額比重 % 1月5日
4.3 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 % 1月5日
4.4 “三新”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 % 1月5日
4.5 全員勞動生產率 元/人 1月5日
※注:各分領域的權數為1/4,某一分領域內指標對所屬領域的權數為1/n(n為該領域指標數)。

(關鍵字:創新指數)

(責任編輯:00427)
【免責聲明】
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鋼鐵產業頻道: 管帶材 | 硅鋼 | 板材 | 建筑鋼材 | 涂鍍 | 不銹鋼
Copyright @ 2011 Chinacc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中商信息版權所有 請勿轉載
本站所載信息及數據僅供參考 據此操作 風險自負 京ICP證030535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8340號
地址: 北京市朝陽區惠河南街1091號中商聯大廈 郵編:100124
客服熱線:4009008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