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國務院領導同志多次召開會議,專門研究金融風險有關問題,要求相關部門全面排查風險隱患,完善應急預案,切實防范化解各類金融風險。”中國人民銀行主管的金融時報14日透露了上述消息。
這篇名為《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底線》的文章細數當前金融業面臨的8大風險,并警告稱“隨著外部環境變化、國內經濟增速放緩,金融領域中的各類風險隱患很容易暴露出來。金融業要高度關注”。
從文章看,“受經濟增速回落影響,商業銀行不良資產可能上升”位列各風險第一位。文章稱,當前,企業生產受需求不足與成本高企兩頭擠壓,經營困難加大,一些企業資金鏈斷裂。這可能導致商業銀行信貸資產質量惡化。
數據顯示,2012年6月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4528億元,比年初增加287億元,出現了不良貸款余額增加的苗頭,個別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也開始上升。一些衡量商業銀行資產質量的前瞻性指標有所惡化,2012年6月末,商業銀行關注類貸款達1.45萬億元,比年初增加727億元。
“具有融資功能的非金融機構違法違規經營風險不斷暴露”位列各風險第二位。文章稱,一些擔保公司、典當行、小額貸款公司等具有融資功能的非金融機構內控機制薄弱,經營偏離主業,參與非法騙貸、高利貸、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等違法活動;在監管總體薄弱的情況下,一些地方突破中央政策,放寬小額貸款公司業務范圍、融資渠道和融資比例等,可能引發較大風險。
位列風險第三位的是“一些地方民間借貸風險集中暴露,易引起區域性金融不穩定”。文章指出,一些地區民間借貸規模較大,參與人數眾多,借貸鏈條復雜,甚至出現了可流通轉讓的借條,有的借貸利率過高,部分資金來源于非法集資,有的企業挪用銀行貸款參與民間借貸,風險有可能波及正規金融體系。
文章隨后又警告,受國家對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債務清理整頓和房地產調控政策的影響,有可能引發局部或區域性金融風險。
此外,文章提出,今年部分保險公司在退保、資金運用及償付能力不足等方面的風險有所加大;信息網絡技術系統也存在安全隱患;國際資本可能因預期改變引發階段性集中流出風險。
文章最后號召,金融系統高度重視這些風險,要把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加強對重點領域的風險防范。
“要完善應急預案,及早發現苗頭。要結合排查摸底掌握到的新情況新問題,動態調整和充實金融風險處置預案,要進一步健全金融風險監測指標體系,敏銳發現金融風險苗頭,提高風險預判的前瞻性”文章稱,“加強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要果斷分類處置風險。風險事件發生后,要根據職責分工和權限,果斷啟動應對預案,堅決防止由于處置不及時、措施不恰當等導致群體性事件或區域性風險。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及地方政府部門應各司其責,緊密配合,及時有效地處置可能發生的各類金融風險事件。”
(關鍵字:人民銀行 經濟增速 不良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