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鋼集團秘魯鐵礦(下稱首鋼秘鐵)工人又罷工了。而這已經不是首鋼秘鐵第一次遭遇勞資糾紛。
自收購秘魯鐵礦公司以來,罷工、加薪、再罷工、再加薪……年復一年周而復始的罷工事件,成為纏繞在首鋼秘鐵揮之不去的陰影。
事實上,時至今日,業界的關注焦點已經不僅僅在于罷工事件本身,而是多年來,首鋼為何始終無法解決這一問題?
首鋼再陷罷工
據報道,此次罷工事件因公司與工會工人談判破裂,工人持續罷工,礦場運營陷入癱瘓。
1992年11月,首鋼集團以1.18億美元購買瀕臨倒閉的秘魯國有鐵礦公司98。4%的股權,開創了我國大型鋼鐵公司成功收購海外大型礦產企業先河。
然而,就在人們對首鋼這個大手筆歡欣鼓舞之時,隨之而來的罷工事件成為首鋼秘鐵的夢魘。更令人沒有料到的是,接二連三的“罷工事件“足足持續了二十余年,癥結至今未解,成為擺在首鋼秘鐵的難題。
此后罷工事件就像打開潘多拉的盒子,一發不可收拾。
2004年6月,首鋼秘鐵工會781名工人為加薪開始無限期罷工。隨后180名以勞務中介形式雇用的合作社工人因要求同工同酬也開始罷工。
2005年3月,該礦工會又一次提出加薪,由于管理層沒有滿足加薪要求,礦工工會宣布開始無限期罷工并設置封鎖線,最后首鋼秘鐵無奈妥協。
2009年10月,首鋼秘鐵發生工人罷工,導致該公司生產陷入停滯,礦石發貨速度減慢。
2010年3月,首鋼秘鐵工人罷工,要求加薪。同年2月又爆發了1600多人的罷工事件,目的也只有一個,就是漲工資。
2012年7月,罷工事件再次上演,工人四處游行、喊口號、砸玻璃、燒汽車,最終以首鋼承諾加薪而告終。最近的一次是2012年10月,因公司拒絕回應工會的要求,該鐵礦的1113名工人罷工近20天。
棋局何時終了
罷工、加薪、再罷工、再加薪……年復一年周而復始的罷工事件,成為纏繞在首鋼秘鐵揮之不去的陰影。而頻繁的罷工,一度令曾經紅火的首鋼秘鐵處于半死不活的狀態。
罷工的目的,幾乎都是漲工資、加福利。而時不時地停產,讓首鋼秘鐵不堪其苦,經濟損失很大。
據不完全統計,礦工罷工給秘魯鐵礦公司帶來的日平均損失在100-200萬元不等。2004年的罷工事件,給秘魯鐵礦造成直接經濟損失達500多萬美元。
那么,首鋼秘鐵為何不斷遭遇罷工事件且成為常態化?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北京市律協公司法專委會秘書長、并購控制權專家王光英在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一些民主國家,工人罷工具有法律依據,當地政府支持,工會組織為工人爭取權利,秘魯國家不但重視資本家的權益,國家在一定程度上更傾向保護公民的權利。”
和君創業咨詢集團總裁李肅在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采訪時稱,在國外一些國家,政府站在工會背后支持罷工。“另一方面,西方等國工會很強勢,有的工會甚至要在董事會占有一席之地。即使并購成功,企業經常會遭遇加薪加福利要求,否則工會就會以罷工相要挾。”
李肅還向記者介紹,從八十年代開始西方國家就出現兩種趨勢,一是高端人才資本化,二是低端人才福利化。在這兩種趨勢下,罷工事件屢屢上演,中國走出去的企業顯然不適應。
怎樣度過并購整合之痛
跨國并購之后便深陷進退兩難的泥潭,首鋼秘鐵成為鮮活的失敗案例,而其只是中國企業海外并購失敗的縮影。
業內人士介紹,隨著越來越多中國企業進軍海外,企業與勞工權益之間矛盾日益普遍。并購企業的后續整合能力才是決定跨國并購成敗的關鍵。首鋼秘鐵對中國企業海外并購具有很大警示意義。
麥肯錫統計數據顯示,過去20多年中國67%的海外收購不成功,不成功的收購往往伴隨著勞資糾紛。
李肅向《中國企業報》記者表示,中國企業海外并購在處理勞工問題上不夠老練。他舉例稱,在影響很大的上汽收購韓國雙龍汽車案中,上汽集團耗資5億美元收購韓國雙龍汽車。之后雙龍工人連續罷工,讓雙龍一度陷入癱瘓,公司損失慘重。直到2009年破產,上汽“血本無歸”。
“中國企業海外并購,必須學會跟工會談判。有海外收購計劃的中國企業應該要對收購目的國的法律特別是勞動相關法律熟練掌握。這樣才有自己的生存空間。“李肅建議,“此外,中國一定要培養國際化的管理人才。像印度并購國外企業,均采用印度人做高管。一是印度系英語國家,有語言優勢,二是印度國際化人才多。反觀中國,海歸人才以技術為主,國際化的管理類人才不足。”
“首鋼秘魯公司罷工事件多年無法解決,說明了首鋼的領導方法還沒有被接受和認,對于中國國企領導外國工人,若讓外國工人信服,首鋼還得從自身做起深刻反思,謀求被秘魯工人認同的方式和方法。”王光英對《中國企業報》記者說。
近日,《中國企業報》記者就罷工事件聯系首鋼集團,首鋼集團信息部負責人稱此事應問集團辦公廳。當記者聯系辦公廳時,一名工作人員表示他對此事根本不知曉,同時給了記者首鋼集團一個查號電話后便匆匆掛斷電話。
(關鍵字:首鋼 秘魯 鐵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