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即將舉行的湖南鋰資源創新應用大會上,多項重大科技創新成果將集中發布。其中,湖南大中赫鋰礦有限責任公司研發的鋰渣無害化綜合提鋰技術尤為引人注目。
鋰渣無害化綜合提鋰技術是一種從鋰云母礦中提取鋰的工藝方法,其核心在于利用硫酸與鋰云母反應,通過低溫焙燒和水浸等步驟,對浸出液進行凈化處理,去除雜質,將鋰從礦石中提取出來,最終轉化為碳酸鋰或其他鋰產品。該技術不僅大幅提升了資源利用率,更在環保性能上取得重大突破。
這項技術的研發可追溯至2006年。湖南大中赫技術團隊經過三年攻關,于2009年成功完成小試,2012年進入中試生產階段。然而,試生產過程中,工業化生產的復雜環境帶來了設備腐蝕、材料選擇等一系列技術難題,使研發工作一度陷入困境。
湖南大中赫副總經理李漢文介紹,他們在材料和設備方面進行了大量驗證工作,歷經數千次失敗。直到2021年左右,才逐漸找到了一些更適合實際工況的設備和材料選型。
技術團隊在研發過程中發現,鋰電產業主要面臨兩大核心痛點:一是冶煉渣毒性超標帶來的環保壓力,企業不得不承擔高昂的固廢處理成本;二是傳統工藝鋰回收率不足80%,且未能實現有價金屬的綜合利用,導致生產成本居高不下。而這項新技術成功破解了環保和成本這兩大難題。
“首先,我們通過技術手段將冶煉渣的毒性降低至一類固廢標準以下,使其具備商品化條件,可以直接進入市場銷售和使用,擺脫環保方面的壓力。同時,在成本控制方面,我們實現了高度的綜合利用,整體回收率比傳統工藝高出約10個百分點。此外,我們對其中有價金屬進行了有效的綜合利用,不僅確保了國家有價資源的綜合回收利用,避免浪費的同時,也大幅地降低了碳酸鋰的生產成本。我們的生產成本從傳統的6萬到8萬元/噸下降至4萬元/噸以內,從而徹底解決了環保問題和成本問題,讓整個行業的發展有了可持續性,對行業可能會形成一個顛覆性的影響。”
該技術的成功產業化應用,為企業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憑借技術優勢,企業在生態環保和生產成本方面實現了大幅優化,產品的競爭力和盈利能力顯著增強,產能也將持續釋放。
“由于我們在源頭上具備了環保和成本優勢,這為構建完整的鋰電產業鏈奠定了有利基礎。未來,我們不僅將逐步提升碳酸鋰的產量,還將向下游領域延伸布局,例如磷酸二氫鋰、磷酸鐵鋰以及金屬鋰等產品。”李漢文表示。
(關鍵字:鋰渣 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