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和重要名片,陶瓷行業是特色傳統行業。推動陶瓷行業綠色轉型,對于傳統行業實現“雙碳”目標、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具有重要意義,而陶瓷行業節能降碳和低碳轉型離不開廣泛且深入的金融支持。
9月10日,廣東迎來全國首份陶瓷行業轉型金融省級團體標準——《廣東省陶瓷行業轉型金融實施指南》(下稱《實施指南》),該標準兼具兩個“第一”,即全國范圍內針對陶瓷行業綠色轉型的第一份金融支持省級團體標準,也是廣東金融領域促進傳統特色行業綠色轉型的第一份標準文件,展現了廣東綠色金融改革創新持續走在前列的又一個標志性成果。
中國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副行長林平表示,之所以選擇陶瓷行業作為全省轉型金融支持行業標準編制的“試驗田”,是歷史文化、產業發展和金融支持三方面因素共同決定的。
“從金融支持的角度看,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陶瓷行業都被戴上了高能耗、高污染‘兩高’的帽子,這些年在各級黨委和政府部門的支持下一直在推動轉型發展,重點在于提質、降本、增效、添綠。轉型金融就是要支持一些傳統的高碳行業向低碳和零碳排放轉型,只有明確了行業轉型的路徑和評估方法,金融機構才能做到準確識別、精準支持。陶瓷行業轉型具有很好的代表性,為此,我們提出要率先在廣東陶瓷行業探索開展轉型金融標準研究、編制和實施的工作思路。”林平說。
近年來,在“雙碳”戰略指引下,廣東各地金融機構持續加大綠色金融支持力度。轉型金融作為促進傳統高碳行業轉型的金融支持新領域,面臨著金融機構在操作標準和評估機制上缺失的制約。
《實施指南》起草單位負責人表示,制定廣東省陶瓷行業轉型金融實施指南具有重要意義:一是響應國家“雙碳”戰略目標,為廣東省有關金融監管機構、產業主管部門提供參考,助力相關部門出臺和落實相應激勵政策,撬動更多信貸資金、社會資本精準有效支持陶瓷行業低碳轉型發展;二是為廣東省金融機構提供指引,幫助其識別陶瓷企業的轉型活動,以及評估陶瓷企業的轉型效果,防范“洗綠”風險;三是為廣東省陶瓷企業提供指引,幫助其識別低碳轉型技術路徑,區分轉型金融支持的活動范圍,并理解轉型金融的實施條件。
針對陶瓷行業的特殊性,《實施指南》基于國內外轉型金融框架原則,以國家和廣東省相關的最新產業政策為指導,結合現階段廣東省陶瓷行業的產業特點和工藝技術水平,提出了轉型金融的基本原則,明確了陶瓷行業轉型主體和轉型項目兩個維度的認定條件,并規定了轉型金融信息披露要求,讓陶瓷行業轉型金融認定有據可依,為金融機構構建了一套有針對性、可行性、可操作性、可落地的標準。
(關鍵字:陶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