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上午,記者走進武陟縣謝旗營鎮陳小段村大隊部,眼前豁然一亮:箱包生產車間房頂上安裝的一塊塊深藍色的光伏太陽能板,在陽光照耀下格外搶眼。
“咱建起了‘屋頂上的銀行’,沒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也能有份收入啦!”村干部劉小金高興地說。劉小金所說的“屋頂上的銀行”是該村大隊部新裝的50千瓦光伏發電設備,目前已正式并網發電,每年能產生幾萬元的經濟效益,售電收益可幫扶無勞力、無技術、無資金的13戶貧困戶脫貧。
據介紹,2016年7月份,河南省發改委、扶貧辦等五部門聯合下發了《關于組織實施光伏發電扶貧工作的指導意見》,武陟縣積極向上爭取項目,在廣泛征求意見和深入論證的基礎上,確定了以集中式為主、分布式為輔的光伏扶貧模式,出臺了《武陟縣光伏扶貧工作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文件,采取整合扶貧資金和銀行貸款解決建設資金問題,將全縣所有的貧困人口納入光伏扶貧范圍。
為發揮光伏扶貧的最大效益,該縣組織專人對全縣35個貧困村的公共設施、土地利用規劃等基本條件進行了集中調研,并對貧困村大隊部、學校等場所的屋頂結構、安裝能力和意愿進行調查統計。最終,在全縣篩選出了包括精準扶貧就業基地、村室、文化大院、學校在內的17處村級公共設施,用于實施首批分布式光伏扶貧項目,每處安裝20千瓦~100千瓦容量不等的光伏發電系統。
為確保項目順利實施,該縣電業公司主動與扶貧項目管理部門對接,提前做好扶貧光伏項目備案,為項目報裝開辟了“綠色通道”,在勘察設計、設備安裝、連接調試、安全保障、驗收并網等環節提供全過程業務指導和技術支持。截至目前,該縣已為17個貧困村集中建設總容量692千瓦的光伏發電項目,項目全部并網后,可連續使用20年,年可發電69.2萬千瓦時,促進1431戶貧困戶增收。
(關鍵字:光伏 扶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