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煤炭去產能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當中,山西、河北、河南、安徽、青海等地紛紛出臺計劃表及相關政策化解過剩產能。其中,山西省作為“煤炭大戶”,其去產能的壓力與復雜程度不言自明。
據上半年財報顯示,包括同煤集團、焦煤集團、晉煤集團、潞安集團、陽煤集團、山煤集團以及晉能集團山西省屬七大煤炭集團2016年上半年總虧損11億,負債總額達1.19萬億。
近日,據《山西日報》報道,為支持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穩定省屬煤炭企業債券融資,山西省金融辦將拿出一攬子措施,計劃今年實現4200億元的融資目標。其中,省屬七大煤企貸款重組將于9月份完成,并有望逐步擴大至民營煤企。
在2016年第一季度,七大煤炭集團就已經遭遇流動性負債難題,據梳理,其流動負債總計約6771億元。此前,為化解過剩產能、加快轉型升級,山西銀行業表示將全面推廣轉型升級中長期專項貸款,預計最晚到今年9月底,七大省屬煤企的銀行貸款將全部重組為轉型升級中長期專項貸款,涉及資金4000多億元。
這種“以時間換空間”的做法,緩解了企業短期償債的壓力。“續貸”之外,煤炭行業債轉股也呼聲漸高,但在實施的過程中也需多加甄別。
“債券的持有者多為銀行、信托、保險等機構投資者,幫助煤炭企業解決債務危機實際上也是有效防范金融業信用風險的問題。對于新一輪的債轉股,主要是通過市場化債轉股的方式降低企業杠桿率,主要對象是有存在價值的遇到流動性困難問題的企業,應該不會支持過剩產能參與,也不存在地方財政兜底的問題。”中國社會科學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員、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安國俊此前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在應對風險的過程中,我們更希望看到的是銀行、企業、地方政府多贏的格局,而不是單純風險的傳遞,希望在未來形成資產管理的相對較優的格局。”
除了銀行業擔綱債務重組,山西省財政廳也已及時撥付2016年工業企業結構調整專項獎補資金94778萬元,用于支持地方政府和中央企業推動鋼鐵、煤炭等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工作。
此外,多地也陸續通過關閉低效煤礦的方式化解落后產能。
近日,山西省煤炭工業廳在發布《關于對山西省2016年化解煤炭過剩產能目標分解及時間進度安排的公告(第一批)》顯示,全省將關閉退出15座煤礦,涉及潞安集團、同煤集團、晉能集團、晉煤集團、陽煤集團、焦煤集團6家大型國有煤炭企業,共化解產能1060萬噸/年。
河南省也安排專項獎補資金21.8億元,大力支持煤炭鋼鐵行業去產能,主要用于化解過剩產能過程中的職工安置。河南省把化解過剩產能作為推動煤炭、鋼鐵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著力點,按照計劃,2016年至2018年,河南省要壓減煉鐵產能100萬噸、粗鋼產能240萬噸和煤炭產能6254萬噸,全面完成國家確定的化解任務。
落后產能的化解使走低4年的煤炭價格出現反彈。
“276天工作日制度從今年4月份開始執行,反映出的效果就是煤炭的產量是下降,資源性吃緊,在價格方面出現反彈,主要支撐點在于供給側改革的落實。”卓創資訊煉焦煤分析師對第一財經記者說道。
張敏表示從7月開始,煤炭反彈的幅度與頻率都有所提升,近幾日處于持續性的“瘋漲”狀態,陜西地區煤價單日漲幅最高達到50元/噸,末煤價格已經突破400元/噸大關,與塊煤價格比肩。她說道:“一方面源自于去產能的堅決執行,另一方面在于需求的存在,無論是鋼廠、焦化廠還是電廠庫存都處于偏低的狀態,另外買漲不買跌的心態也導致補庫情況的存在。”今年7、8月份國產動力煤價格大幅攀升在落后產能淘汰力度加大的同時,部分先進產能或將釋放。
9月6日,國家發改委發文,為了保障煤炭平穩供應,促進煤價保持在合理水平,為煤炭去產能營造良好環境,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局、煤礦安監局以及煤炭工業協會決定在9月8日召開穩定煤炭供應,抑制煤價過快上漲預案啟動會議。
據卓創資訊了解,八月底全國已有74個先進礦上報完成,這些礦可不限產,這部分先進性產能放開對于緩解當前市場供應緊張的局面起到很大作用。神華、中煤、華潤、華電、華能、國投、山東能源、兗礦、山西晉城、潞安、同煤、陽泉、山煤進出口、晉能、河南能化、伊泰等煤炭企業生產負責人將赴京參與會議。
卓創動力煤分析師韓濱分析,依照先進產能評價依據,井工礦月產量不得低于20萬噸(年240萬噸),露天礦不得低于30萬噸(年360萬噸),保守按500萬噸/礦的年產能估算,74個總量是3.7億噸,不限產的話增16%,約是5900萬噸/年,該部分先進性產能放開對于緩解當前市場的供應緊張的局面將會起到很大作用。先進性產能放松實施后,國內動力煤市場價格漲幅將相應收窄,煤價將實現穩步回升。
目前一些省份出現的“煤荒”現象,山東、山西一些地區鋼廠、焦化廠、電廠采煤比較困難,先進產能的釋放也是為了緩解這種局面。“先進產能放松進一步推進后,會對市場價格有所影響,漲幅會有所放緩,但是基本面還是上漲的,”張敏對記者說道。
(關鍵字:去產能 發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