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關市是廣東乃至全國重金屬污染較嚴重的地區之一,而仁化縣董塘鎮是韶關重金屬污染的典型區域,曾發生兒童血鉛超標事件。昨天,新快報記者了解到,經過一年多的努力探索,董塘鎮重金屬污染耕地修復治理有了新突破。近日,廣東省生態環境與土壤研究所(以下簡稱省土研所)、省農科院等單位的研究員來到董塘鎮高宅村,評估施用土壤調理劑試驗治理后重金屬污染耕地的修復情況。據檢測,目前仁化縣有100畝耕地達到修復治理目標。
長期關注仁化土壤修復治理的省土研所研究員陳能場博士向新快報記者透露,土壤重金屬污染的修復治理難度大,如果修復治理方案考慮不充分,還可能給土地造成二次污染。比如在當地就有村民反映,一些試驗田用了化學物質處理后,耕地連草都長不出來。
去年3月,仁化縣引入了一種名為“健地豐”的土壤調理劑,在董塘鎮的高宅村、五一村和丹霞街道的麻塘村等村開展重金屬污染耕地修復治理試驗。根據省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的多次抽樣檢測顯示,試驗田種出的農產品重金屬含量大部分降到了標準范圍內,其中水稻全部達標、蔬菜類大部分達標。
“符合標準的土壤,生產出來的農產品可能是重金屬超標的;重金屬超標的土壤,也可以生產出符合標準的食品。”陳能場表示,土壤中有重金屬不可怕,關鍵是要修復治理好。
(關鍵字:重金屬 污染 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