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巨頭華爾潤突然倒下,成為行業標志性事件,使得一些業內人士驚訝不已。其實,看似突然的背后是有諸多原因的。其中,盲目擴展的戰略、市場需求的萎縮、生產管理的不善等,都是壓倒華爾潤的稻草。
事實上,通過實地調查、采訪,發現不僅僅是華爾潤,業內的其他企業日子也不太好過。在行業寒冬下,雖然企業各自使出渾身招數,力求解困,但業內人士卻認為,一些公司必然要面臨洗牌出局,行業調整才剛剛開始。
玻璃巨頭突然倒下,根本原因究竟是什么?
10月20日,玻璃巨頭華爾潤玻璃產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爾潤)全線停產清算,解雇全部員工的消息,令業界唏噓不已。而在2014年之前,以產能規模計,華爾潤是中國排名前十的玻璃巨頭。
為此,記者赴華爾潤總部進行調查,并采訪多位行業內人士,發現華爾潤倒下,是因為其在產能過剩之下逆市大擴張,在市場萎縮之下,陷入困境;加之環保違規嚴重,改造成本已是不可承受之重。
對于華爾潤集團的相關情況,張家港市相關部門及華爾潤集團所在的錦豐鎮鎮政府均未接受記者的采訪。記者還就此撥打華爾潤集團原董事長陳惠南及幾位高管的電話,但對方均未接聽。
總資產達90多億元
資料顯示,總部在江蘇張家港的華爾潤是國內大型浮法玻璃企業,員工約8000多人,總資產達90多億元,擁有20條浮法生產線。華爾潤官網介紹,自1997年以來,華爾潤已連續13年保持全國玻璃行業產銷量第一,2010年平板玻璃生產規模名列全球第五。
“我們也不知道企業為何一下子停產了,停產時間是10月20日,停產前一天(10月19日)晚上還在正常上班,第二天早上卻不讓員工進廠區了,說公司正式停產了,大伙兒一下子都懵了。”來自蘇北的員工張華(化名)向記者表示。
10月25日下午,記者趕到華爾潤所在地江蘇省張家港市錦豐鎮建設路,從大門前望去,廠區占地近千畝左右,生產車間是十幾座長方體廠房。廠區內隨處可見“建成一流的玻璃產業集團”的標語。記者走進多個生產車間,偌大的生產車間空無一人,幾個生產車間的生產設備還未完全搬走,大部分生產車間已清理干凈,看不出生產跡象。
“這么大的集團說倒下就倒下了,真是可惜。這個企業輝煌的時候產品銷售非常火,幾乎供不應求。但近幾年不知道怎么回事,說不行就不行了。”一位車間保潔人員對記者表示。
在廠區外,幾位前往廠區的員工告訴記者,廠區內的一些機器設備和辦公用品在10月20日通知停工后不久就被拖走了。
隨后,記者走到華爾潤員工宿舍3號樓。有幾位還在宿舍的員工向記者表示,“公司停產前就有些混亂了,經常有些企業來要債,公司突然停產,跟自身管理決策也有很大關系,特別是2008年效益很好的時候,公司開始盲目發展擴張,加速了企業的死亡。”
(關鍵字:玻璃 華爾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