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歐盟出臺《LED照明產品最新能效規定》,對于LED燈及其設備的功能性、安全性、能效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意味著出口歐洲的LED企業即將接受新的考驗。
“在我看來,技術要求和成本的提高,對LED中小企業來說將是一個打擊,而對大企業來說卻是一個好消息。”浙江深度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戰略發展中心總監羅學成說,“這幾年,因為同質化競爭激烈,LED產品在物料成本不斷上升的同時,卻面臨著價格不斷下降的壓力。本就面臨著優勝劣汰的LED行業,在歐盟出臺新規后,將加速洗牌。”
新規能效要求超國標2.2倍,出口生產成本增二三成
據了解,根據近日歐盟發布的《LED照明產品最新能效規定》,新能效規定是針對LED燈泡和定向光源,具體分3個階段逐步實施:2013年9月1日、2014年9月1日和2016年9月1日。其中,在2014年9月1日后,能效指數在0.2以上的LED燈才能進入歐盟市場。而這一標準,是我國目前實施標準的2.2倍。
除此之外,國家質檢總局官網文章顯示,新規定實施后,如欲達標單個產品的認證和抽查費用就須增加1萬元人民幣左右。“按照以前的要求,大部分的出口企業能達標。新規生效后,就需要投入更大成本來提高產品的能效水平。”羅學成說。
的確,新規定實施所帶來的技術壁壘,無疑是繼人民幣升值、出口退稅下調、原材料價格上漲、反傾銷等諸多出口壓力后的又一重錘。“LED企業出口成本的增加,主要體現在物料成本上。之前選用普通驅動即可,現在則必須使用能效更高的部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成本。
之前有些實力較弱的企業,為了降低成本,并沒有嚴格按照國際標準來進行產品設計和認證,現在新規定的實施肯定會導致這些企業在設計方案、材料選擇、封裝方式上都需要作出相應調整,才能符合進入歐洲市場的要求。”有分析指出,要達到歐盟能效新標準,企業的相關出口業務生產成本需提高20%~30%。
(關鍵字:LED 出口 歐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