鎂合金年增長25%,
上海交大研發領先
“國外從二戰以后就開始使用鎂合金了,而我國則相對起步較晚。從1953年首塊鎂錠的生產,到60年代鎂合金的開發,至如今鎂合金的大量應用,已經走過了60多個年頭。特別是近10年,鎂工業迎來了快速發展時期,無論是冶煉還是加工,都比其他金屬發展要快。”孟樹崑工程師耐心地向理財周報記者解釋。
當然,鎂合金的快速發展與政策支持和市場需求是緊密相關的。《新材料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把大型鎂合金壓鑄件、型材及寬幅板材等列入發展重點中的高端金屬結構材料,旨在加快鎂合金制備及深加工技術開發,開展鎂合金在汽車零部件、軌道列車等領域的應用示范。
并且規劃中提出,將重點建設山西聞喜和寧夏石嘴山兩個新型鎂合金材料基地和高強輕型合金材料專項工程,目標到2015年,關鍵新合金品種開發取得重大突破,高強鎂合金壓鑄及型材和板材產能15萬噸,基本滿足軌道交通、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等需求。
此外,研究預計,由于汽車市場前景良好,醫藥化工和航天航空市場的發展,到2015年,全球鎂合金市場為600萬噸,年均復合增長率為20%-25%。
由于我國是原鎂大國,無論是原材料還是人力資源,都相比其他國家具有優勢,因此未來的鎂合金行業具有非常好的前景。
目前從事鎂合金生產加工的上市公司有云海金屬,市值2.36億元,2013年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增長97%。而非上市的則有山西聞喜銀光鎂業有限公司、臨江市東鋒有色金屬股份有限公司、嘉瑞集團有限公司等企業。
雖然我國原材料、市場需求都具備良好的條件,但是鎂合金技術、應用的開發和突破還是面臨著巨大的難題。孟樹崑工程師認為,“我國鎂合金自主創新能力、產品設計能力和企業規模都和發達國家有著一定的差距。鎂合金的純潔度、加工技術、生產成本等問題都制約著鎂合金產業的發展。”
產學研相結合是國家大力提倡的發展模式,許多高等院校成了技術支持和研究的重要平臺。包括上海交大、重慶大學、東北大學等著名學府,由于曾參與過國家科技部“863”、“973”等項目攻關計劃,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技術水平。
其中,上海交大輕合金精密成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擁有世界范圍內最大最先進的鎂合金研究團隊之一,研究領域涵蓋高性能鎂合金材料、鎂合金液態成型技術、鎂合金凈化技術等七個領域,取得了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中國專利、國家技術發明等多項大獎,研究出高性能鎂合金材料和高性能鎂合金零件等前沿性高端材料。
“我國鎂合金有些技術水平處于國際先進水平,以上海交大耐高溫耐疲勞鎂合金為例,美國通用專門拿它去做汽車發動機鋼鐵、鋼套等實驗去了。”一名行業分析師顯得頗為自豪。
云海金屬6.57億加碼鎂合金
無論是理論還是猜想,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云海金屬也有專門從事科研的江蘇省鎂合金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但是該公司董秘吳劍飛卻認為,“工程研究中心的工作任務是配合開發新的鎂合金品種和鎂合金應用技術,但最終的技術還是在生產實踐過程中檢驗和不斷完善的。”
云海金屬已經建成了一條完善的產業鏈,從白云石開采、原鎂冶煉、鎂合金鑄造到鎂合金加工和回收,生產能力和技術已較為成熟。自其開始生產鎂合金以來,鎂合金的生產規模一直在不斷擴大。8月28日,云海金屬發布公告稱,公司將用自有資金2800萬元設立惠州云海鎂業,投資年產30000噸鎂合金和3000噸壓鑄件生產線項目。
目前,云海金屬在建重大項目“巢湖10萬噸鎂合金項目”,投資額度為6.57億,現在進度為67.5%,2013年1月至6月凈利潤為-1774.49萬元。
對此,云海金屬董秘辦相關人員解釋稱:“因項目處于投產階段,到項目盈利還需要一段時間。”而孟樹崑工程師也分析說:“鎂合金的項目不像有些項目那樣“短平快”,前期投入較大,成材料較低,存在技術等方面的風險。但從長遠來看,鎂合金發展的前景還是很好的。”
相比鋁合金市場的成熟與完善,鎂合金市場還是一個朝陽產業。“現在國家對鎂行業也處于整合階段,希望大型公司能夠健康發展,通過吸收、兼并來淘汰落后的產能。”董秘吳劍飛告訴理財周報記者。
將稀土元素引入合金化鎂,形成具有高強度性、耐腐蝕性能好的鎂稀土合金已經成為鎂合金的前沿。目前云海金屬、上交大研究中心等均有此研究,但能否擴大應用還是制約其發展的一個重要瓶頸。
(關鍵字:鎂合金 上海交大 云海金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