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C的領導國家沙特阿拉伯和俄羅斯周日排除了立即增加原油產量的可能性,這也意味著兩國對特朗普此前的提議斷然拒絕。
沙特能源部長法利赫(Khalid al-Falih)在阿爾及爾表示:“我們不影響油價、不干預油價。”
俄羅斯能源部長諾瓦克(Alexander Novak)也做出了類似的表述,他認為沒有立即增產的必要。但他進一步表示,全球貿易風險以及美國對伊朗的制裁,正在給石油市場帶來新的挑戰。
周一,國際油價突破了80和81美元兩道關口,布倫特11月原油期貨收漲2.40美元或3.05%,報81.20美元/桶,創2014年11月12日以來收盤新高。美油WTI 11月原油期貨收漲1.30美元或1.84%,報72.08美元/桶,也接近四年高位,并創7月10日以來收盤新高。
此外,NYMEX汽油期貨收漲1.9%,報2.0547美元/加侖;取暖油期貨收漲2.7%,報2.2859美元/加侖;天然氣期貨收漲2.1%,報3.038美元/百萬英熱單位,是2018年首次收于3.00美元/百萬英熱單位的整數位上方。
油價上漲促使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周四再度呼吁,OPEC國家需要增產以降低油價。中東國家應采取行動,給原油市場降溫:
我們為中東國家提供保護,如果沒有我們,他們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會安全,但他們仍在繼續推高油價!我們會記住(他們所作所為)的。OPEC的壟斷者現在必須讓油價降下來!
不過正如俄羅斯能源部長諾瓦克所稱,目前市場主流觀點認為油價上漲,主要是由于美國對OPEC成員國之一的伊朗實施了新的制裁措施,導致該國石油出口下降所致。
周末的部長級會議上,OPEC第三大產油國伊朗也對美國制裁表達了不滿,認為是新的制裁措施導致油價上漲,并指責沙特屈服于美國的壓力。伊朗石油部長Bijan Zanganeh表示,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的發言是對美國在中東盟友的最大侮辱。
為了扭轉始于2014年的油價下跌趨勢,OPEC、俄羅斯等產油國盟友在2016年底決定每天減少180萬桶左右的石油供應,約占全球原油產量的2%。
但今年6月,由于委內瑞拉經濟危機、阿爾及利亞石油港口受恐怖分子攻擊,以及美國對伊朗制裁等一系列來自產油國的非自愿減產因素,OPEC近幾個月的減產幅度超出了減產協議的要求。OPEC+因此同意將履約率恢復到100%以提高產量,相當于每天增加100萬桶。
最新數據顯示,OPEC離實現這一目標還有一段距離。今年8月,OPEC及其盟友比協議的產量少了60萬桶/天,主要由于伊朗因美國制裁而油產下降,歐洲和亞洲的客戶也減少了采購。
雖然堅稱近期不會增產,沙特石油部長法利赫也在周日會議上表示,將減產履約率恢復至100%仍是主要目標,預計在未來兩到三個月內實現。
(關鍵字:OPEC 俄羅斯 特朗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