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內參:對于目前召開的兩會,您認為,對于銅市場來說,釋放的哪些信號值得我們關注?這些信號的影響力有多大?
葉建華:兩會期間,環保和加大銅冶煉去產能力度值得銅市場關注。2017年有大型銅冶煉廠表示受環保壓力和響應國家環保政策而降低開工率。但廢銅產業在環保政策之下,進口、國內回收、拆解、冶煉、加工等各環節無不受環保政策影響,遠大于原生銅產業。但長久來看,對于優化廢銅產業結構和加快國內再生銅循環經濟體系建設起到了積極的推進作用。我們就已經看到,傳統的中小型再生銅冶煉廠,加工,拆解企業退出市場較為明顯,銅冶煉廠“退城入園”,冶煉技術升級改造項目較多。
對于加大銅冶煉去產能力度,淘汰落后產能一直在提倡和執行。但粗精煉產能不斷增加,2017年中國擁有粗精煉設備產能達740和1130萬噸,2018年還有上百萬的粗精煉產能項目將要投放。中國原材料嚴重依賴進口,冶煉產能擴張速度將高于全球銅礦供給,將會給國內在產和未來投產的銅冶煉廠生產運營帶來壓力。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雖有龐大的銅冶煉產能,但為滿足國內銅需求,還需凈進口300萬噸左右電解銅,隨著冶煉產能擴張,中國料進一步降低對海外電解銅需求,更多轉向銅冶煉所需原料的依賴。
大宗內參:節后國內銅現貨供應端和需求端市場狀況如何?供需雙方心態怎么樣?
葉建華:節后歸來,銅現貨市場供應較為充裕,由于進口盈利窗口打開,進口銅貨源涌入,國內電解銅產量受新增產能利用率提升而增加,截止上周五SHFE銅庫存持續增加;需求方面,下游企業訂單逐漸復蘇,但由于年前企業原料備貨充裕,節后仍能維持正常生產,加上近期銅價不斷回調,下游企業多駐足觀望,因此采購積極性未有明顯起色,市場盡顯供大于求的季節性特征。目前銅價已跌至下游企業心里價位,在下游訂單向好的情況下,后續消費可期。
大宗內參:美國關稅憂慮蔓延,上周滬銅連續下跌,那么對于近期的銅市場宏觀面有哪些主要的影響因素?
葉建華:宏觀面來看,除歐美地區經濟一片欣欣向榮外;我國2月進出口數據表明新興經濟地區經濟亦在穩步復蘇,有利于提振銅消費。近期來看,中國作為特朗普貿易戰無可爭議的重災區,而中國的銅消費占據全球半壁江山,其影響的不確定性導致整個金融市場風險偏好降低,短期內掣肘銅價。
大宗內參:剛剛公布的2月份銅進口數據,您如何解讀?市場關注的廢銅市場,您如何看?
葉建華:中國2月未鍛軋銅及銅材進口量為35.2萬噸,環比減少20%,同比增加3.5%。1-2月未鍛軋銅及銅材進口量為79萬噸,同比增加9.8%。去年和今年中國春節時間不一,2月進口銅同比增加亦表明中國對外銅“需求”較好,1-2月累計量同比增加9.8%,亦是如此。進口需求的強勁,得益于春節前后進口盈利窗口的敞開,同時對于國內即將進入銅消費旺季存有預期。此外,進口廢銅受各項政策的影響,縮量預期提升,亦能增加電解銅消費的前景。
廢銅市場,受到進口抬頭統一、廢七類進口批文減少明顯、進口廢銅雜質要求提高等政策影響,已經成為市場博弈的焦點之一。中國廢銅需求,有近50%來自于海外市場,廢銅作為冶煉和銅加工環節的原料,其作用至關重要。SMM認為,2018年中國進口廢銅受政策影響將減少25萬噸左右,國內增加10萬噸左右水平,整體供給收縮將有利于銅價的抬升。
廢銅市場,受到進口抬頭統一、廢七類進口批文減少明顯、進口廢銅雜質要求提高等政策影響,已經成為市場博弈的焦點之一。中國廢銅需求,有近50%來自于海外市場,廢銅作為冶煉和銅加工環節的原料,其作用至關重要。SMM認為,2018年中國進口廢銅受政策影響將減少25萬噸左右,國內增加10萬噸左右水平,整體供給收縮將有利于銅價的抬升。
大宗內參:節后滬銅基本處于下跌的狀態,目前滬銅多空雙方的關注點是什么?對后市您如何看?
葉建華:目前滬銅多空博弈劇烈,滬銅指數倉量已至87萬高位。其中美國貿易保護、美國加息預期、中國2018年經濟開局情況、廢銅對精銅供需端的傳導、以及礦端的潛在罷工干擾都是多空雙方關注的重點。短期來看,銅價在投資者風險偏好降低以及美指重回90上方的壓力下多呈弱勢運行,但是長遠來講,隨著廢銅的逐漸收緊以及下游消費的陸續復蘇,滬銅中長線可期。
大宗內參:目前國內銅的期現差如何?在盤面操作或套利上,您有什么建議?
葉建華:目前滬期銅隔月價差維持在300元/噸左右,而現貨報價仍在貼水90~50元/噸,隨著當月合約交割的臨近,即使下游消費并未完全復蘇,隔月價差對現貨升貼水的引導作用亦將越來越強,現貨報價有望全面重返升水。買現拋期是不錯的選擇。
(關鍵字:銅冶煉 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