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報道:A股震蕩格局延續,市場賺錢效應降低。盡管對于市場底部的看法仍有分歧,但無論公募私募多已轉入戰略防御階段。證券時報記者采訪北京、上海十余家公募和私募機構了解到,現階段公募多配置消費板塊抵御震蕩,而私募則嚴控倉位,精選細分行業。
在不少基金經理看來,A股市場已進入資金存量博弈階段,策略上需要側重于防守,嚴格控制倉位。相應地,私募的倉位普遍偏低。
上海銀葉投資權益投資副總監秦懷寶表示,貨幣政策的變化和金融領域的“去杠桿”,使得投資者風險偏好下降,目前行情下需要保持低倉位,謹慎操作。
億信偉業基金投資總監貢小濤也認為,目前行情不宜追漲殺跌,應控制倉位(目前大約三成左右),研究公司基本面,挖掘下一輪行情的潛力股。
凱石益正合伙人兼投資總監李國林同樣認為目前是存量博弈的市場,市場回調空間有限,大盤呈現箱型震蕩格局。盡管對市場并不悲觀,但目前還是維持中性平衡的倉位。
事實上,不僅追求絕對收益的私募降低了倉位,公募基金也多以防御為主,倉位上嚴格控制,策略上相對謹慎。
海富通基金組合經理李佐祎稱,機構投資者不適合參與博弈性機會,倉位上沒必要過于激進。“我們的策略是保持中性偏低倉位,重點精選行業和個股。當看好階段性反彈時,再適時提升倉位爭取反彈收益。”
萬家基金投資研究部總監莫海波也表示,目前依然以防御為主,根據市場情況調整倉位和個股,概括而言就是“大小盤風格趨于均衡,防御為先伺機而動”。
在戰略防御戰中,公募的動作相對較為一致,即對消費板塊多有加倉配置。事實上,近期消費板塊表現較好,也有機構資金抱團取暖的“功勞”。
李佐祎表示,消費類股票有穩定的估值中樞,尤其是白酒企業今年的基本面情況良好。此外,分散在其他行業中的分紅收益率比較高、業績穩定的個股,也可以作為防御股來進行配置。
莫海波也認為,現階段增速穩健的藍籌股、消費股,其估值優勢、分紅優勢和防御性優勢較為突出,適合在震蕩市中進行配置。“在大消費類行業,目前看好養殖、食品飲料、廚電、醫療服務、旅游等行業。”莫海波表示,對于中小創,尚未到重新大幅配置的節點。
興全合潤、興全輕資產基金經理謝治宇也表示,目前的持倉組合中,成長股占一半,消費類及周期股各1/4,繼續看好白酒、醫藥、養殖等盈利改善的行業板塊。
除了消費板塊,低估值和高股息率的基建類藍籌股等標的,也因具有較好的防御性和流動性優勢而被部分機構配置。
私募基金由于沒有倉位限制,“過冬”的策略更為靈活,調倉換股的動作也更為迅速。不同于公募的抱團取暖,私募對消費板塊的看法存在分歧。
部分私募看好消費板塊的防御功能而積極配置。秦懷寶表示,A股歷史上曾出現過幾次“喝酒吃藥”行情,在當下經濟不景氣、股市低迷的環境下,以食品飲料和生物醫藥為代表的消費板塊仍存在絕對收益和相對收益的機會,是值得配置的板塊。他更看好大眾消費品和醫藥生物的部分領域,如食用油、食品糕點、釀酒、兒童藥等細分領域。
貢小濤則認為,消費板塊被機構配置主要出于熊市防御的需求,但其中大部分股票未必會有太大漲幅。一旦市場行情轉好,防御板塊的資金會流出追逐熱點。
名禹資產董事長王益聰也并不認同消費行業的機會。在他看來,食品飲料行業的估值沒有被低估,行業也不存在拐點,很難持續存在超額收益。
(關鍵字: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