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報道:去年經營普遍走下坡路
過去的一年,鋼鐵行業不堪回首,有色金屬行業境況雖然沒有那么慘,但也好不到哪里。
期貨日報記者近日梳理國內有色金屬上市公司2015年業績預告發現,在已公布業績預告的公司中,超過半數公司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均為預期虧損,其中銅陵有色預計2015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6.2億至-6.7億元,而2014年同期約3億元。
在目前已公布2015年年報的5家有色金屬上市公司中,除棟梁新材凈利潤出現較大幅度增長外,其他4家公司2015年的凈利潤均較2014年下滑。
對于國內有色金屬企業2015年經營普遍走下坡路現象,弘業期貨分析師張天鶩認為,這與過去一年有色金屬價格一路下行有關,“另外,國內有色金屬特別是冶煉行業產能過剩嚴重,企業的利潤率普遍較低”。
眾所周知,2014年中國鋁業以162億元的虧損額成為當年的“虧損王”。不過,中國鋁業此前公布的2015年度業績預盈公告稱,預計2015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 億元左右,較上年同期的-162.17億元大幅扭虧。
“中國鋁業的扭虧主要靠減法。”華融證券分析師丁思德在研報中說,“中國鋁業去年四季度大張旗鼓甩包袱,先后公告轉讓華興鋁業、中鋁物流等子公司,并減持手中約1/3的焦作萬方股份,資產處置收益為公司扭虧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事實上,行業產能過剩對有色金屬企業經營的拖累早已心照不宣。“一方面,行業產能過剩;另一方面,國內房地產等行業不景氣,市場對有色金屬的需求降低。”張天鶩說,有色金屬企業只能艱難度日。
華安期貨首席分析師閆豐則告訴記者,不少有色金屬企業出現虧損與其沒有執行完全的套期保值操作有一定關系。
“以有色冶煉企業為例,撇開財務、管理等其他原因,單就原料采購與銷售而言,有色冶煉企業采購精礦普遍是以‘加工費+點價’模式進行貿易,當點價完成之后,這些企業應堅決套期保值,提前鎖定冶煉加工利潤。”閆豐說,實際上不少企業沒有這樣做,“在有色金屬價格處于下行周期且大幅波動的背景下,這些企業面對的價格風險敞口就會影響其正常經營乃至利潤水平”。
在張天鶩看來,有色冶煉行業將經歷一個比較慘烈的市場出清過程,企業如果不積極主動應對和創新的話,就可能會被淘汰。“其實,目前國內鋼材行業加大出口的做法值得借鑒。另外,借助‘一帶一路’和亞投行戰略,將境內富裕產能轉移到境外市場,也是化解產能過剩的一種辦法。”張天鶩說。
(關鍵字:有色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