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報道:3月3日,盛屯礦業(600711.SH)在上證指數大跌73點的背景下,仍然封上漲停。自2月25日以來的五個交易日,盛屯礦業累計漲幅已達56%,因此成為有色金屬板塊的領漲股。
然而,強勢上漲的原因,并非有色金屬的主業被市場看好,而是盛屯礦業打造的有色金屬產業鏈金融服務業務概念。
5日漲56%
盛屯礦業在近五個交易日中,除了2月26日觸及漲停價格之后回落外,每天都收報漲停。這使之成為兩市中的超強勢股之一。
而在股價異動的同時,交易龍虎榜顯示,推動股價上漲資金來自于“機構專用”席位以及市場公認的游資席位。
3月3日的交易龍虎榜顯示,當日買入金額前三的是中國銀河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紹興證券營業部、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溧陽路證券營業部和機構專用席位。上述兩個營業部席位常出現在無業績的概念股之中,被認為是短線投機的游資所在地。
“一般意義上說,機構專用是公募基金的席位,但也并非全是,有些其實是私募或個人租用的基金專用交易單元。”上海一位券商營業部人士稱。
股價強勢漲停的背后,是“觸網”之風的日益盛行。近期,上市公司結合自身業務投資互聯網概念被追捧。而盛屯礦業除金屬采選之外打造的另一個看點就是有色金屬服務商概念。
公司2月17日發布的年報顯示,去年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64.31%和41.55%。另外,公司擬投資7100萬元打造覆蓋公司及其產業鏈金融領域所有子公司的綜合信息平臺,預計將實現公司金屬產業鏈金融服務的各個業務板塊互聯互通、信息共享、業務協同。
盛屯礦業計劃大舉進軍有色金屬服務商是在2014年12月的增發方案中提出的:擬向包括實際控制人之一姚雄杰在內的不超過10名的特定對象以不低于6.55元/股定增不超過4.39億股,募集不超過28.80億元資金,扣除發行費用后擬全部用于“增資盛屯保理,拓展金屬行業商業保理業務”及“增資盛屯金屬,拓展金屬產業供應鏈金融業務”等。公司當時稱,此次非公開發行和募集資金投資項目實施后,有利于公司將金屬產業鏈與金融綜合服務深度融合,完善供應鏈管理服務體系。
除了公司的自我營銷之外,近期券商對于盛屯礦業的看好之聲也不絕于耳。1月海通證券發布《國內第一家金屬產業鏈金融服務提供商》,2月,其再次發布《金屬產業鏈金融服務業務前景廣闊》的報告進行重點推薦。方正證券、信達證券近期也有研究報告重點推薦盛屯礦業的“金融”屬性。
被漠視的風險
風險總是被忽視,特別是在一片追捧聲中。
事實上,盛屯礦業重點打造的有色行業金融服務業務中,保理業務是大頭,卻也是風險最大的領域。其12月公布的定增方案中,募集資金28.80億元中有10億元用于保理公司的增資。盛屯礦業2014年1月與全資子公司廈門大有同盛有限公司共同投資設立上海盛屯金屬保理有限公司(下稱“盛屯保理”)。公司年報披露,保理業務截至2014年末已投放業務量達到1.42億元,報告期取得營業收入928萬元,凈利潤543萬元。
保理業務也叫應收賬款融資,就是將應收款項在通過銀行的審核后,轉讓給銀行提前獲得資金的業務。此前的保理商一般是銀行,近幾年,非銀行的保理公司注冊量開始增加。
“保理業務是銀行近期不愿意做的業務,也是被監管層重點收緊的一個領域。”上海一位銀行業人士告訴記者。
2013年12月10日,銀監會發布《商業銀行保理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在基礎交易真實性、授信管理、風險隔離多方面對銀行保理進行規范。同期,商務部也采取了同樣的監管動作。此后,銀行業對于保理業務呈現大幅收縮的態勢。
“如果說保理業務是一個好的盈利方式與轉型方向,為什么沒有看到中鋁、江銅他們做,反而是一個市值剛剛到百億,剛剛摘帽的公司大張旗鼓做。”上海一家私募基金的總經理稱,“如今的轉型,很多都是往風險點上轉,因為風險是公眾投資者的,而概念上的成功卻是實實在在的另外一件事情。”
在2014年年報中,盛屯礦業描繪了2015年的營收目標:2015年公司整體收入計劃目標為100億元,其中金屬產業鏈金融服務,金屬供應鏈貿易收入增長500%以上、綜合貿易業務收入增長100%以上,有色金屬采選量存量部分實現穩步增長。
(關鍵字:盛屯礦業 有色金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