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質檢總局、公安部、工商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4部委聯合下文,要求整改電動自行車(以下簡稱電動車)產業,限期淘汰在用超標車。全國最大電動車集聚基地華南地區遭遇歷年來最冷寒冬,電動車一條街關門現象十分普遍。在電動車保有量1.8億輛的中國,電動車的命運自然牽動著不少人的神經。自廣州10月的“禁電”草案公布以來,各大中小城市“電動車”政策風波不斷。
在深圳、佛山、中山等電動車使用大戶城市,電動車一條街大多關門待業,即使有開門營業的,也只有零星顧客,生意十分冷清。很多個人消費者都在觀望,等待相關部門一個明確表態。而像快遞、送水、快餐外賣、派送報紙公司這種大批量購買電動車的顧客更是難覓蹤影。
和電動車經銷商風雨同舟的,還有一大批電動車生產企業。自廣州“五禁電動車”以來,規模較小的企業生存環境每況愈下,部分企業在停產邊緣掙扎,包括規模以上的電動車企業的產銷量也明顯減少。
按照時速20公里、自重40公斤的老國標,現在市面上幾乎90%的電動車超速超重,均屬于淘汰范圍。
行業專家表示,國家對電動車產業的整頓是遲早的事。但如果真是一刀切,估計絕大多數傳統電動車企業都轉不過彎。 “老標準1999年頒布,按標準5年一修訂的規矩,早不符合時代需求。”但是各地對電動車的打壓政策越發洶涌,絲毫沒有減緩的趨勢。
(關鍵字:電動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