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香港11月15日消息,冶煉商方面的消息人士稱,中國今年精煉銅產量數據或被夸大逾15%,這再度引發對這一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數據真實度的擔憂。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銅生產國和進口國,產量數據增加將使潛在需求被夸大,加深分析師對該國從就業到出口等多領域數據可信度的質疑。虛假發票令中國今年1-4月的整體貿易額(進口和出口)數據增加約750億美元。
作為全球經濟增長引擎,以及從鐵礦石到大豆等一系列商品的最大進口市場,中國的重要地位令全球企業都緊密關注其數據,以研判未來需求。
中國九家知名冶煉商的代表上周末舉行會面,試圖理清中國供需基本面,此前國家統計局報告稱,中國10月精煉銅產量創紀錄高位,2013年年化產量將達680萬噸。
三家大型冶煉商的執行長對記者表示,可能是重復計算以及被錯誤歸類的小型冶煉廠的產品造成官方數據被夸大。
“我們公司的產量被重復計算,其他生產商也是類似的情況,”一位拒絕透露姓名的執行長稱。
基于對31家企業的生產計劃進行計算,上述三位執行長預計中國2013年實際精煉銅產量在560萬噸左右,較官方數據低了17%。
他們預計中國2014年精煉銅產量約為630萬噸。
“按照我們對精煉銅產量的預測,國內市場供應沒有像統計局公布的那么多,”其中一位執行長稱。
他補充說,“事實是,由于供應短缺,保稅倉庫中已有數萬噸庫存被消耗,”他指的是上海保稅倉庫的銅庫存從一季度的100萬噸下滑至目前的約40萬噸。
**差異擴大**
企業高管稱,這幾年銅產量數據一直被夸大,但問題正變得越來越嚴重,因為隨著冶煉廠將項目延伸至別的省份,使得數據重復計算的問題加劇。
兩位知情人士稱,舉例說明,煙臺鵬輝銅業是中國最大銅生產商--江西銅業的子公司,鵬輝銅業年產銅10萬噸,產量將向江西省政府報告。然而,鵬輝銅業同時也向山東省報告其產量。
隨著企業在不同省份設立子公司,這一問題將更加嚴重。
江西銅業還將在廣東省和浙江省建立新廠,而甘肅金川集團明年也將在廣西省新建一年產量40萬噸的項目。
咨詢機構CRU的分析師稱,與此同時,一些生產半成品的小型冶煉廠的產品也被歸類為"精煉銅"。這部分材料之后將進入大型冶煉廠,加工為精煉銅,然后被重復計算。
**2014年合約**
精煉銅產量數據被夸大可能令中國冶煉商和全球礦商之間的合約談判變得復雜。
必和必拓本周向中國冶煉廠提出上調2014年銅精礦加工精煉費(TC/RCs),但冶煉廠方面仍認為太低,因為他們預計全球市場供應過剩。
礦商和冶煉商對需求看法的巨大差異可能導致2014TC/RCs合約談判時間延長,雙方下周將在上海舉行的大型銅業會議上會面。
(關鍵字:精煉銅 銅產量 保稅倉庫 銅庫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