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實現大幅降本、完成全年利潤任務的目標,今年以來,中鋁寧夏能源集團六盤山熱電廠深入開展“提質增效”活動,今年1至10月,在剔除煤炭價格變動的情況下,發電成本同比降低6.6%,實現降本增效超過2000萬元。
六盤山熱電廠發電用煤從 80公里外的煤礦運來,經過長途運輸到廠后,檢測的煤炭發熱量與在煤礦檢測的有偏差。“這就是熱值差,去年我們廠的平均熱值差達到了每千克292大卡,造成了源頭上的效益流失。”該廠發電部主任徐軍洲向記者介紹。
為了實現從源頭降本,該廠規范采制化驗工作流程,安排采制化驗人員到80公里外的供煤單位,與對方相關人員一起,在出煤的第一時間進行采樣和化驗,并規定運礦車在出礦的當天就必須將煤炭運抵該廠。這樣既減少了誤差,又提高了工作效率,煤炭入廠后就可以直接投入到生產。據統計,今年以來,該廠煤炭熱值差已比2012年平均值降低了50%,僅此一項為企業降本達到1000萬元。
此外,優化1號、2號發電機組凝結水補水泵運行方式是該廠“提質增效”工作的一大亮點,該泵的作用是在發電機組運行時將水注入到設備里。此前,按照設計方案,與發電機組配套使用的是功率為110千瓦的補水泵,一方面滿足補水需要,最主要的是保證補水泵水壓在1.0兆帕。
開展“提質增效”活動以來,該廠針對補水方式進行參數分析并多次進行試驗,發現水壓在0.3兆帕即可滿足設備正常運行。“而我們的水壓則在1.0兆帕,這就相當于大馬拉小車,增加了用電量。”徐軍洲說。發現問題后,該廠成立專門的技術小組,對設備工藝進行優化,用安裝于同一系統的補水泵來替代輸送水泵,補水泵運行中出口壓力為0.5兆帕,完全滿足壓力要求。該項目實施以來,每天可節約用電2500千瓦時,截至目前,已累計節約用電9.4萬千瓦時。
(關鍵字:夏能源 電廠發電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