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報道: 后QE時代是指美聯儲放緩QE(2013年下半年)到終止QE(2014年),或者說從美聯儲資產負債表擴張放緩到開始收縮的時代。
短期看,隨著QE的淡出,外資回流,國內加工貿易需求將出現下降,銅進口數量會隨之下滑,對銅價會造成利空影響。長期而言,當美國通脹持續攀升,且失業率下降至6.5%以下時,美聯儲可能啟動加息周期。從歷史上2004-2007年的加息過程可以看出,當美國經濟從復蘇走向成長期時,CPI和PPI會持續攀升,美聯儲也會啟動加息以應對通脹。美國經濟好轉會引領全球經濟盡快走出低谷,增加銅的消費。特別是,作為新興經濟體的中國,如果中國經濟能跟隨美國經濟復蘇的步伐,再次步入高增長,則對銅價將會帶來明顯的利多影響。
QE的主要目的有三個:一是向實體經濟注入貨幣,以增加市場流動性,增加經濟活力,促進就業回升,拉動本國GDP盡快回升至合理水平;二是壓低匯率,利用匯率貶值來增加出來,增加貿易盈余,使經濟盡快駛入增長軌道;三是多余的貨幣流入新興市場國家,推升新興經濟體對商品的需求,提升商品價格,進而推高美國進口商品價格,可以提升通脹水平,防止通縮,適度通脹對美國債務有利。
QE影響商品價格的路徑主要是通過匯率變化和增加新興經濟體的流動性來實現的。外資流入,加上西方經濟危機,迫使中國加大投資,QE帶來的外匯流入,使本幣快速升值。為防止本幣升值,對沖外匯又增加了額外的流動性,國內出現局部經濟泡沫,銅價快速沖高。隨著我國財政貨幣政策的調整,投資規模開始下降,外資流入趨緩,QE影響減弱,銅價出現回調。
QE1期間,流動性增加了中國的外匯占款,加上中國的四萬億投資,明顯促進了國內流動性的超常增長,銅價受到激勵,漲幅接近100%。同時,美國的CPI也由低位轉入正增長,杜絕了通縮的出現,匯率貶值導致的美國貿易順差也開始出現,多種因素綜合起來,促使美國經濟逐漸企穩。
QE2期間,銅價漲幅開始收窄,QE2扭曲操作帶來的貨幣流入增速低于QE1,中國外匯占款增速較前期回落,美國貿易順差持續增長,CPI也升至正常區間。中國開始控制信貸投放總量,貨幣供應增速大幅回落,貨幣對銅價的影響開始下降,倫銅創下歷史新高10184美元/噸后,開始掉頭向下。
QE3期間,銅價不漲反跌,中國外匯占款余額同比微增6.2%,結售匯差回落至216億美元,均較QE1和QE2時期萎縮。2013年5月,受外匯管理局20號文規定,出現了結售匯負值,外資流出跡象開始出現。美國CPI穩定在2%附近,處于2000年以來的平均水平,美國貿易順差止步不前,QE3的效果大打折扣,退出QE的呼聲漸起。中國貨幣供應增速維持近些年低位,結合外匯占款看,國內的M1增速9.34%,低于近5年來的平均水平,銅價也展開了震蕩下跌走勢。
從退出時點和退出方式看,QE的淡出將是一個緩慢而平穩的過程,在沒有加息的條件下,緩慢退出對國外市場的沖擊不大。對國內市場而言,總體貨幣供給形式將以穩定和調結構為主,總體貨幣供給不會出現大起大落,在當前中國外匯占款余額大幅下滑甚至為負的背景下,QE的退出對我國會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從目前我國結售匯情況看,QE退出的影響較QE1和QE2時期要小很多。
(關鍵字:銅價 美聯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