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央地質勘查基金在位于新疆若羌的“坡北—旋窩嶺一帶鎳礦普查”項目近日獲得突破性進展。該基金與其他社會資金合作進行的普查結果顯示,目前這一地區共探得鎳資源量超過百萬噸,金屬總資源量遠景規模有望突破200萬噸,預計經濟價值將達500億元。這一特大型礦床的開發建設對于緩解我國的鎳資源緊張局面將起到重要作用。
這也是中央地勘基金降低找礦風險、引導拉動社會資金投入礦產勘查,構建國家找礦新機制的又一重大成果。
國土資源部中央地勘基金管理中心項目二處處長王喜臣告訴記者,在與中央地勘基金合作之前,新疆新華聯泰德公司從2007年開始投入資金在“坡北鎳礦項目”部分區域內開展風險勘查,并探獲了一定的鎳資源量。但同時,公司對于該地區的勘查前景還存在一定疑慮,投資信心不足。為此,他們于年向中央地勘基金申請合作勘查。基金管理中心在經過專家論證后發現,該地區具有發現大礦的可能性。同時,鑒于該礦區工作已進入普查階段,符合基金立項條件;鎳金屬屬于國家急需的稀缺資源,符合基金投入的方向和定位等多方面因素,地勘基金與泰德公司于2009年底簽訂了《合作勘查投資合同書》,確定泰德公司初始權益比例為85.80%,地勘基金權益比例為14.20%。截至目前,中央地勘基金累計投入資金1389萬元。
地勘基金介入后,基金管理中心于2010年正式開展該項目的勘查工作,在中心精心組織技術經濟論證、施工設計和統一部署下,勘查工作取得重大突破。“當年開鉆的第一口井就發現厚大礦體,同時開鉆的6口井都有成效。”該項目勘查單位新疆地礦局第六地質大隊總工程師鄧剛說。而在與地勘基金合作之前,全礦區只有兩臺鉆機在工作,工作量也不飽和。
截至2011年底,全礦區共探得鎳金屬資源量128萬噸,其中工業礦資源量55萬噸,伴生銅22萬噸,鈷6萬噸,金屬總資源量達156萬噸。與泰德公司當初申請與地勘基金合作時預估的近8萬噸資源量相比,其經濟價值猛增了400多億元。
由于該地區顯示出較大的找礦潛力,勘查風險大幅度降低,新華聯泰德公司受到極大鼓舞,于年提出在維持初始85.80%權益比例不變的前提下,跟進勘查投資。基金管理中心原則同意泰德公司跟進投資,并將在完成風險最大的普查工作后按照地勘基金運行規則退出該項目,下一步由泰德公司自籌資金投入項目詳查,并為項目盡早開發建設做好準備。據悉,加上與地勘基金合作之前的勘查投入,泰德公司在整個勘查階段的投入將接近1億元。
值得指出的是,中央地勘基金的介入對于縮短勘查周期、加強和規范項目管理起到了積極作用。鄧剛介紹,與以前的財政資金撥付方式不同的是,地勘基金只在風險最大的普查之前的階段投入,詳查之后不再投入,使基金幫助企業化解風險作用大大增強。同時,地勘基金按照市場規則以最終形成的有效工作量為決算依據,而不是簡單按照事先的設計一次撥付。資金撥付按照工程進度分批進行,項目竣工并驗收合格后決算。這就避免了一些項目由于缺乏資金或功虧一簣、或為完成“工作量”套取資金。
“如果按照原先的財政資金支持方式,坡北特大型鎳礦的發現可能要再延長幾年甚至幾十年。”鄧剛表示。同時,由于基金管理中心特有的監理制度,一年要對項目進行兩次評審,這對于規范項目管理也起到了促進作用。
(關鍵詞:鎳礦 新疆若羌 鎳資源 中央地質勘查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