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開陽縣依托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引進國際國內先進技術和大型企業,走節能環保、可持續發展的磷煤化工產業發展路子,促進磷煤化工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圖為已建成投產的開陽化工有限公司年產50萬噸合成氨項目。
■題記:
盛夏,是農忙時節,也是見證成長的季節。在這個季節里,開陽縣一批磷企業及磷化工企業成功從上游產品生產企業向中下游產品生產企業轉型。茶旅一體化、農旅一體化發展初顯雛形。
在經濟發展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開陽縣加快推進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優化產業空間布局,推動三次產業高度融合發展。為此,開陽縣大力發展實體經濟、高新技術產業、現代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推動經濟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相互融合、相互促進,實現經濟加速發展、加快轉型、推動跨越。
7月2日,貴州安達科技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集聚在北京金陽大廈,一起敲響了掛牌“新三板”的鐘聲,正式慶祝企業掛牌“新三板”。而在安達科技籌劃進軍資本市場的兩年間,安達科技從磷及磷化工企業變身為新材料能源企業。
這背后,正是開陽縣近年來將工業確定為三次產業互動的核心和樞紐,以循環經濟和生態工業理念為指導,以千億級產業園區建設為平臺,堅持“快、轉、高”并舉,嚴守加快發展和保護生態“兩條底線”,加速提升科技集成攻關能力,推進三次產業融合發展的結果。
通過“立足磷、跳出磷、超越磷”,開陽走產業集群化發展道路,相繼培育或引進世界500強、國內500強、國內化工500強企業各兩家,搭建起以1000萬噸磷礦、50萬噸合成氨、185萬噸磷銨為主的磷煤化工基礎平臺。開陽出臺煤電磷一體化發展規劃,啟動經濟開發區核心區、龍崗生態輕工業園區規劃建設,建成投產開陽化工公司50萬噸合成氨、博賽集團鋁深加工項目一期等一批重大產業項目,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工業增加值、工業固定資產投資提前兩年完成“十二五”規劃目標。
開陽縣與國內一流科研院所合作開發5000噸磷酸鐵鋰、黃磷尾氣制碳一化工產品,部分生產技術處于國際領先水平。在現有開磷集團技術中心的基礎上,中凱鑫集團與天津大學合作建立開陽縣第二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碳一化工工程技術中心及一批省級、市級公共服務平臺。隨著科技集成攻關能力的迅速提升,開陽縣單位磷資源工業產值由2010年的0.09萬元/噸提升到2013年的0.17萬元/噸,磷資源就地轉化率由2010年的56.8%提升到2013年的83%,到2015年將達到100%。
工業的發展,不僅聚集了人氣、財富,而且帶動了一三產業高度融合發展。通過挖掘農業觀賞、休閑和文化等功能,開陽加快推進“茶旅一體化”、“農旅一體化”,將農業生產與生態旅游充分結合起來。
按照產業化、規模化、標準化、精品化的思路,開陽縣大力發展茶產業,促進土地經營使用權合理有序流轉,貴州省首單土地流轉信托項目落戶該縣。同時,開陽縣采取政府引導、企業帶動等方式,狠抓生態茶園、市場營銷、茶產品質量等方面的建設。截至目前,開陽縣茶葉生產總面積達17萬畝,投產茶園近4.25萬畝,主要分布在禾豐、南江、龍崗、南龍、高寨、毛云等12個鄉(鎮),涉及23個村。貢茗公司、南貢河公司等13家茶葉生產基地通過無公害茶葉產品產地認證。依托富硒資源優勢,“開陽富硒茶”產品暢銷國內,并通過歐盟462項指標檢測,遠銷德國等國家。現推出的“硒靈翠”產品擬以高端品牌推向消費終端群體,力爭通過3—5年的時間將其打造成省級知名品牌和國家馳名品牌。
結合已成型的旅游資源和生態資源,開陽縣通過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經營、市場化運作模式等措施,已打造出云山茶海、半邊山精品園、團山集水農業示范園等茶旅一體化觀光休閑茶園,為開陽縣“建一片茶園、打造一個景點”的茶旅一體發展思路做出示范。
隨著輕重工業園區、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區等的加快建設,開陽將成為貴陽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重要區域。因此,開陽正加快推進陶家壩現代物流園區和銅鼓壩化工物流園區建設,為園區企業提供集運輸、倉儲、裝卸等功能為一體的物流服務。同時,該縣還加快人才聚集和提升科技研發能力,并借助中關村貴陽科技園開陽分園這一平臺,完善信息基礎設施,把現代服務業與推動磷煤化工產業高度發展緊密結合起來,發展生產性服務業。
通過一系列措施的實施,開陽三次產業呈現出良性發展的態勢。一二三產比例由2005年的21.2:52.8:26.0調整為2013年的13.5:58.8:27.7。為推動經濟進一步轉型發展,開陽縣還著眼頂層設計,加快園區建設,統籌推進全縣產業科學布局和轉型升級,著力提高現代農業占第一產業的比重、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制造業占第二產業的比重、現代服務業占第三產業的比重,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形成生態從嚴保護、空間合理布局、資源高效利用、區域錯位發展、產業轉型升級的現代產業發展格局。
從產業空間布局來講,開陽縣各鄉(鎮)立足于強化自身傳統優勢產業升級改造的同時,突出差異化發展,避免與周邊區(市、縣)形成同質化競爭。另外,各鄉鎮還與毗鄰鄉鎮通過取長補短或強強聯合來擴大產業規模融合發展。布局總體框架呈“一核心四區域”格局,以城關鎮為中心,開陽縣著力打造全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輻射帶動東南西北四個區域協調發展。南部一、三產業融合發展區域、北部現代農業發展區域、東部港口經濟帶動一三產互動發展區域、西部磷煤化工發展區域。
下一步,開陽縣將繼續推動三次產業高度融合發展,全領域推進、全要素發展,切實解決好要素配置、產城互動等問題,統籌抓好大交通大產業大城建,多點多極支撐縣域綜合實力邁上新臺階。
變廢為寶彰顯環保責任
——貴州鑫新集團“年產3萬噸乙二醇”項目見聞
7月4日,雨天過后,在開陽縣中凱鑫磷電化一體化磷化工循環經濟產業園內,黃磷尾氣綜合利用“年產3萬噸乙二醇”項目平場工作人員又投入到緊張的工作。因為,該項目在8月底要完成場平工作。
這是國內首個采用碳一化工技術進行黃磷尾氣生產乙二醇的工業化項目,該項目擁有8項發明專利,技術水平國際領先。明年12月,項目將建成投產,每年能實現產值2.2億元、利潤8000萬元,提供300個就業崗位。
磷及磷化工是開陽縣主要支柱產業,工業總產值比重在90%以上。近年來,受電力成本及市場的影響,開陽縣內部分黃磷生產企業被迫降低產能甚至停產,陷入尷尬境地。
作為開陽縣境內黃磷生產大戶,貴州鑫新集團積極尋找轉型發展之路。“在經過市場調研之后,集團發現國內對乙二醇的需求與供應一直都存在矛盾,全國每年對乙二醇的總需求超過1000萬噸,但70%到80%都需要進口。”貴州鑫新集團副總經理甘立煒說,生產黃磷時會產生大量的尾氣,其中一氧化碳的比例占到80%到85%。一氧化碳又是生產乙二醇的主要原料,直接利用黃磷尾氣生產乙二醇,不僅能減少原料成本,還把以前的廢物變為資源,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都非常明顯。
利用黃磷尾氣生產乙二醇是一個全新的領域,企業沒有相關的技術和人才,于是,貴州鑫新集團選擇與高校合作,走“產學研一體化”的路子。2009年,該集團與天津大學合作,組建了天大鑫新碳一化工技術中心、天津大學博士后工作站,成為國內首家研發利用黃磷尾氣生產乙二醇碳一化工生產技術的企業,并于2011年在其子公司貴州開陽國華天鑫磷業有限公司建設了中試裝置。經過4年的攻關,利用黃磷尾氣制乙二醇的中試裝置在去年11月通過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組織的專家組現場考核驗收。
“與傳統技術相比,利用碳一化工技術生產乙二醇具有成本低、投資少、無二次污染、能耗低及資源利用率高的特點。”甘立煒說,“為此,集團還專門成立貴州鑫天合碳一化工有限公司專門負責3萬噸乙二醇項目。”
甘立煒算了一筆賬,以往,黃磷尾氣除了小部分作為熱源回收來加熱蒸汽鍋爐外,大部分都燃燒后排放了。而3萬噸乙二醇項目投產后,每生產一噸黃磷大概就可以生產0.7噸的乙二醇,每年可為公司創利稅6000余萬元。
貴州鑫新集團還利用磷渣生產建材。“雖然附加值很低,但這是企業在環保方面應盡的責任。”甘立煒說,“下一步,我們還將著手研究如何利用熱能進行循環再生產。”
打造茶品牌 提升茶效益
——貴州開陽南貢河富硒茶業有限公司推進茶旅一體化的嘗試
7月3日,在貴州開陽南貢河富硒茶業有限公司的茶園內,總經理江冬才正籌劃著最近要做的事情。由于這段時間雨天比較多,原計劃上個月就要完工的生態停車場只好推至本月底完工。
江冬才自2012年到貴州開陽南貢河富硒茶業有限公司擔任總經理以來,就著眼思考如何推進茶旅一體化。作為福建人,他對茶葉有著獨到的認識。“提到福建茶,大家都會想到烏龍茶,而烏龍茶中的鐵觀音、武夷巖茶都為人所熟知。貴州茶要想發展,就必須提升品牌知名度。”江冬才說,“與福建茶相比,貴州茶最惱火的是沒有形成集中的品牌,因此,茶產值很低,福建每畝茶產值達1萬元,而貴州茶每畝產值僅5000元左右。”
于是,2013年上半年,江冬才及他的團隊多次外出考察。最終,他們發現廣東梅州的雁南飛茶園算是做得比較成功的。一個只有2000畝茶園的公司,經過15年的努力,成為5A級景區,年產值達1.2億元。這讓江冬才十分感慨。
為此,南貢河富硒茶業有限公司專門請北大博雅方略旅游規劃設計院做規劃,決定先賣茶園、再賣產品,即先提高茶園的知名度,然后再賣出茶葉。根據規劃,南貢河富硒茶業有限公司將投資2.6億元,分三期打造茶旅一體化的茶園。自去年開始,公司就著手第一階段基礎設施建設,目前,已建成13公里的景觀大道、栽下7000余株香樟樹、茶科所也已進入主體工程施工階段。尤為重要的是,南貢河富硒茶業有限公司精制茶廠也已動工。同時,以政府為主導的布依古茶鎮打造計劃正在推進中。近期,公司還將投資近600萬元解決供水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南貢河富硒茶業有限公司精制茶廠將可達到年產1000萬斤紅茶的規模。“屆時,公司將每年額外獲得3000萬元左右的純利潤,茶園畝產值也將增加近3000元。”江冬才說。
在南貢河富硒茶業有限公司的帶動下,龍崗鎮壩子村落壩田組村民劉翔在已有30畝茶園的基礎上將自家茶園擴大到70畝。“有了精致茶廠,我就不用愁銷路了。”劉翔說。
到2015年,南貢河富硒茶業有限公司把第一階段基礎設施建設完成后,就將著手第二階段提升茶園服務設施、第三階段建設養生基地的工作。“如果打造成功,我想,南貢河生態富硒茶葉示范園區的發展模式將為貴陽市乃至貴州省茶產業發展起到示范作用。”江冬才說。
(關鍵字:生態工業 經濟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