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載有網絡監控的特種礦石監裝車正式亮相遠安磷礦區,它清楚顯示了車上所載4000噸礦石為低品位磷礦石。該種車輛的出現,標志著遠安磷礦資源現場管理步入數字化監管;同時,也為有效促進貧礦開發利用,提高資源使用率提供了利器。
遠安,全國著名的磷礦區,量大質優。也正因這一資源優勢,該縣磷礦采富棄貧現象時有發生,礦石消耗一度過快過多,環境壓力加大。
如何解決這一難題?通過摸索,該縣琢磨出“開源節流——一手管一手推”的好辦法。
所謂“節流”,就是通過管理提高利用率。一是健全管理機構,組建磷礦管理辦公室,專門負責磷礦資源日常管理。投資500多萬元在三條主要通道上建立磷礦檢查站,開發運用“一票通磷礦管理信息系統”;二是將磷礦石按五氧化二磷(P2O5)含量劃分為兩級:低品位磷礦石(P2O5含量<24%)和中高品位磷礦石(P2O5含量≥24%),實行等級價格差異化,高品位稅費高,低品位稅費低,鼓勵開發利用貧礦;三是在關閉規模小、技術低、產能小的小磷礦的同時,推行“五子”現場監裝法。即對磷礦石開采運輸實行立牌子、記號子、蓋章子、留影子、驗卡子——礦石堆上的牌子標明礦石品級、噸位,監裝車記下運礦車的車號及裝載量,嚴格按照等級劃分、品級認定、票證發放、發礦監管、計量統計、稽查監管等程序實施監管。
2012年開始執行的五子監管法,使遠安率先成為全國礦產資源管理最為嚴格的縣份。當年,全縣采挖低品位磷礦石占到全縣總采量的43%,礦產開采回采率較上年提高了15個百分點。
所謂“開源”,則是以招、推、引方式,吸引外來投資者開發資源精深加工產業鏈,推動企業產學研結合,促進磷化工企業向效益型轉變。
東圣化工的前身是一個70萬元起家的礦石加工小廠,年產值不到1000萬元,實施股份制改造后,企業發展提速,與華中科技大學簽訂多項技術合作項目,將一個礦石粉加工廠引向磷化工深加工企業,年生產60萬噸磷酸二銨,配套1.5萬噸氟硅酸鈉、30萬噸高塔復合肥,東圣商標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產品遠銷東南亞和東歐地區。
萬泰公司是一個靠販磷礦石起家的小作坊,在政府扶助下,如今成長為年產6萬立方米的石英板廠,產品遠銷澳大利亞。從外地引進的吉星化工則在一期工程投資生產5萬噸黃磷、5000噸黃磷酸鈉、4500噸飼料級磷酸酸鈣基礎上,今年再投資50億元籌建20萬噸磷酸精致項目和5萬噸食品級甲酸鈣項目,迅速做大做強。
統計資料顯示,憑借豐富的礦山資源,遠安這個不足20萬人的山區小縣,2012年磷化工總產值已達118億元,占全縣GDP的43%,幾近半壁江山。年產300萬噸的磷礦石創造出118億的GDP,相當于一噸礦石生產出3991元工業值。
(關鍵字:遠安 磷化工 G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