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進入水溶肥行業至今已經有九個年頭了,九年前的農資小弟,有些農資朋友喜歡稱為“開荒牛”,一步一步走來,到現在能坐在自己的辦公室,其中辛酸,何以形容!
看了看自己之前的發帖,上一次發帖還是在2014年,這幾年想寫點什么告訴朋友們,卻又被沉默掩埋了心情,30歲的自己,變得越來越老態了。從2011年開始關注191至今,雖然少有寫作,到現在自己才是正是村民2級,但這么多年191的成長也伴隨了自己成長。閱覽191論壇上無數農資人的帖子,有關于營銷的,有關于職場的,有關于市場的,也有關于心情的,使自己開闊了視野,豐富了閱歷。而今天,看著看著,不禁讓我想起,曾經那無數發表帖子的農資人,你們都還在堅持農資行業嗎?面對今天農資局勢越來越大的壓力和市場難度,你們都還好吧!可能有相當一部分的兄弟姐妹已經離開了農資舞臺,與之相比,我算是留下的一個,我留下了,不代表我贏了,而是代表我還有很多事沒有做完,我要給后方加工人員一份穩定的收入,我要給前方目標遠大的精英們創造一個完善的平臺,我也要力爭給自己事業交上滿意的答卷。這就是我,一個個普普通通的農資人,盡管大浪淘沙,而我,仍在堅持,到今天,很慶幸我依然是一個老一點的農資“開荒牛”。
含蓄了這么久,說點什么呢?好像大多數的話題,都已經被同行們談之又談了,想了想,那就交流一下本人認為農資營銷最難的一個問題——效果。
效果不是技術方面的問題嗎,怎們被拉在營銷層面了呢?其實不然,熟悉水溶肥的朋友們都知道,水溶肥并不是沒有技術,而確實是沒有高科技的,最起碼中國現行的水溶肥產品和行業標準,是沒有高科技定論和指標的,有幾個廠家是真正意義上的研發?實際上都是買原料進行復配而已,況且我國現行的水溶肥執行標準,原本就不需要高科技生產。華為、格力等公司內的研發人員近百人,研發投入每年幾十億上百億,而水溶肥行業,有近百人銷售隊伍的公司,卻沒有把目光放在研發上的企業,有些企業宣傳的是研發,實際上施行的依然是銷售之事。正因如此,水溶肥行業內的創新產品非常少,大多數都是模仿配方和同質化的原材料進行加工。至少在目前,水溶肥的好與壞,完全取決于所在企業選用的原材料的好與壞。
既然技術上面沒有創新突破,而原材料上大同小異,所以,前面說到把效果問題拉進銷售層面也是無可厚非的了。事實也正是如此,面對客戶反映效果不好時,也都是農資業務員一直在解決,一直在解釋,一直在論證。
前幾年我也曾經被效果所困擾,為什么不論用多么好的原材料,產品上市以后,總會有一部分客戶反映效果一般呢?甚至用新配方把老產品升級,事實上新配方更加成熟,元素更多,自己試驗時產量明明是會提高很多,但是還是會有人說效果不如以前。客戶反映效果一般,這是普遍存在的問題,每個廠家都會存在,只是不敢公開說出來,怕影響聲譽。不過我認為沒關系的,既然是大家都有的病,那就沒有必要遮遮掩掩,不交流,永遠解決不了問題。
對于這個問題,我曾經與很多行業朋友們交流過,其中有一個朋友,他對我說了一個例子:有一個客戶對他反映,在西紅柿上,他的某個賣價150元的碳肥效果不好,還不如80元一袋的硫鎂肥效果好。這個朋友受不了這種刺激,一氣之下,帶著幾個業務員就去了,用自己的產品與那袋硫鎂肥,親自做了實驗。第七天時叫上客戶一起去看效果,結果客戶指著用硫鎂肥的那片地對朋友說,你看看,人家的肥便宜,葉子長得卻很茂盛,你的碳肥看起來雖然漲勢也不錯,但是葉子比人家看起來差一點。聽到這么說,我朋友當時就沉默了,過了一會說:哦哦,原來你是這樣的方式看效果好不好的。聽到這里,我不禁插了一句,難道西紅柿是賣葉子的嗎?難道不是賣西紅柿果實的嗎?
近幾年,我把關于客戶反映效果不好的情況作了幾個總結,大家可以指點一下:
1,當客戶反映效果不好,企業首先要弄明白是不是有什么潛在的意思。有些客戶反映你的效果不好,可能并不是你的效果不好,而是由于精力不夠或者服務力度不夠,致使產品銷售慢或者造成里壓貨,而又找不到更好的理由搪塞企業,更有甚者,是希望企業調貨退貨。因此,面對這樣的客戶,即使你給他調了貨也是無濟于事的,因為客戶需要的是能夠賣的出去的產品,所以,這類企業應該多想想自己的營銷是不是做的不夠好。
2,有些客戶反映效果不好,可能是不愿與你的公司繼續合作了。這個方面的原因就要企業自己去挖掘了,也許是給客戶的返利不到位、政策不到位使客戶寒了心,也可能是客戶接了新的公司的產品,而且利潤大,所以不想繼續賣你這個利潤小的產品,還可能是客戶對公司業務人員的不滿意,這些都是客戶不想合作的原因。
3,有時客戶反映產品效果不好,可能是客戶自己并沒有做實驗,而是賣給老百姓時,對老百姓夸張的太高,使老百姓認為用一袋肥料就有“發家致富”的效果,而老百姓使用后,心理產生落差,自然就對經銷商說效果一般般。
4,有一部分老百姓存在先入為主的思想,也許是你的品牌進入市場相對較晚,用戶拿著你的產品與老產品做對比時,看到效果反應差不多,那么從認知層面來說,就會認為新產品效果不行。這個方面就需要企業加大在當地的推廣力度,品牌形成的越早,反映效果好的就會越多。
5,不同的用戶觀看效果的角度是不同的,有的習慣看葉片,有的習慣看果實色澤,有的習慣看看根部,所以,業務員推銷時,首先要搞明白自己產品的效果在哪方面表現更突出。
6,有部分廠家用劣質原料或者不合格產品以次充好,謀求厚利。年初我去江蘇回訪客戶,就目睹過一個案例:淄博一個公司的新業務員充滿激情的自掏腰包,親自帶著公司的產品給我的客戶做實驗,20—20—20的大量元素,在西葫蘆上兩個棚分別連續沖了三次,結果效果很差勁,面對事實,本身業務就不熟練的業務員無言以對,客戶挽留他一起吃飯,他謝絕了,看著他孤零零的背影,我心里百感交集,忽然想到這種事絕對不能發生在我的業務員身上,這對剛入職激情蓬勃的新人來說是多么大的打擊呀!!!他走后,客戶反問我,三個二十的產品,怎么會一點效果也沒有呢?我有所思的說到:產品的問題,歸根結底是公司的問題。后來了解到,這個公司的大量元素產品,廠家報價6000元一噸,還包運費。我不禁為那個業務員選擇這樣的公司而感到嘆息,廠家以次充好,而業務員卻傻乎乎的對產品充滿信心,自掏腰包不遠千里給客戶做實驗。同時,我又不禁考慮到另外一個問題,如果廠家做實驗換成用的是好的原料配方,實驗效果好發貨時,再把成品換成劣質原料或者不合格的,那怎么辦?上當的又會是誰呢?沒錯,上當的就是經銷商了。
7,企業在產品推廣之前,切記要自己做好實驗對比,對自己的產品效果了如指掌,充滿自信以后,再碰到有反映效果不好的客戶以后,就首先自己不會左右搖擺,甚至懷疑自己的效果了。確認自己沒問題,才能根據客戶所提的問題,對癥下藥。
本文主要所指的是應用上等優質原材料的良心企業。而打價格戰,繼續銷售以劣質原料為主或者含量不達標以次充好的“朋友們”,請閉嘴不要交流了,本人實在不愿與這類破壞農資市場秩序、危害中國食品安全的人為伍,不愿與之有任何溝通。
(關鍵字:水溶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