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求過剩促使外商壓價
早在六月中旬,市場上便傳言印度將再次招標,并被業內人士很形象的調侃為“趁火打劫”。之所以有這樣的評價,無疑源自銷售壓力。由于國內尿素市場上半年持續供需過剩的狀態,從1-5月統計局的尿素產量數據中就已反映出了10%的同比增漲量。同時在談論內需的時候,更是無奈感十足。在春耕以及夏糧追肥的市場運作中,尿素始終以不溫不火的身姿視人,旺季不旺還則罷了,怎奈價格一路下跌。截止六月底,河北、山東尿素出廠噸價已跌至1650元左右。這期間,支撐行業信心的利好期盼或許只剩下淡季出口了,然而上一輪印度
國際采購商占據話語權
單就此番印度再次招標而言,或許是極為成功的價格博弈案例。
尿素企業承受極限價格
隨著國際尿素價格大幅跌價,淡季出口已難算利好,但作為價格標桿,相信不少業內的朋友開始猜測尿素企業的承受能力;叵肽蛩爻鰪S價跌至1900元/噸的時候,便有“成本論者”以煤價倒推算尿素價格底線。當前,國內煤炭行業同樣面臨困境,華北以及華東局部區域尿素企業用煤的平均到廠價1125元/噸,部分低端不超千元。這與2010年二、三季度的情況較為相似。而當時的尿素價格自4月下旬到8月上旬的三個多月中,一直盤整于1520-1550元/噸,行業開工率只維持在65%左右。對比此時尿素市場來看,煤價已跌至2010年的水平,尿素價格卻尚有百元以上的差距,行業開工率還居高不下;蛟S尿素行情不存在完全的“復制性”,但從原料、供需過剩的角度分析,2010年的行情正可謂前車之鑒。
綜上所述,國內尿素市場正處于供求過剩的價格博弈行情中,成本降低以及開工率過高無疑是經銷商壓價的“殺手锏”;蛟S此前的尿素企業多少寄希望于出口利好,哪怕是以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中華商務網 楊盧義
(關鍵字:尿素 尿素供求過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