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是國民經濟發(fā)展的基礎產業(yè),也是制造業(yè)最基礎的原材料。我國鋼材下游主要為建筑業(yè)和制造業(yè),建筑業(yè)包括房地產和基建,二者代表的建筑領域用鋼量占據了全國鋼鐵總消費量的半壁江山,制造業(yè)則包括汽車、家電、造船、機械等。分析人士表示,近年來,雖然地產用鋼需求持續(xù)下降,但2023年鋼鐵總需求依然較為穩(wěn)定,主要是來自基建用鋼、工業(yè)用鋼與鋼材出口的增長,顯示出我國鋼鐵下游需求正在發(fā)生結構性變化。本文將重點測算地產、基建、汽車、家電以及船舶行業(yè)的鋼材消耗量,分析其占粗鋼產量比重變化情況,從而幫助鋼鐵業(yè)適應需求結構變化,挖掘新興增長潛力。
五大品種占比下滑 板材和型鋼產量增加
聶嘉怡
1.地產端對鋼鐵消耗量的作用減弱
地產是鋼鐵下游行業(yè)占比最大的領域,據中鋼協披露,2022年,包含基礎設施在內的建筑領域鋼材用量占全國總消費量的53%。而相比基建,地產行業(yè)占據更大比重,對鋼材的需求具有重要影響。自2022年以來,我國地產市場持續(xù)深度調整,地產行業(yè)對鋼鐵需求的影響逐漸減弱。
一般來說,新房建設流程通常為新開工—正負零—主體封頂—竣工四個階段。其中,新開工階段是基礎施工階段,從基坑開挖、混凝土墊層、防水施工到鋼筋綁扎及混凝土澆筑,整個流程一般需要2—3個月時間,由于涉及建筑物的主體結構和支撐系統(tǒng)的建設,所以新開工階段是整個房屋建設過程中鋼材消耗量最大的階段。根據一般住宅結構鋼筋限額標準,地下建設鋼筋用量為100—160kg/m2,而傳統(tǒng)地上建設鋼筋用量只有40—60kg/m2。我們取其中值130kg/m2(耗時3個月)、50kg/m2(耗時24個月),分別對地下建設與地上建設的地產用鋼需求進行測算。
由于傳統(tǒng)建筑與鋼結構建筑單位面積耗鋼量有所不同,所以將鋼結構建筑用鋼量拆分單獨計算。鋼結構作為一種高強度、輕質、環(huán)保的建筑材料,施工周期短,抗震、抗風性能更高,在建筑業(yè)領域的滲透率不斷提高。隨著鋼結構廣泛應用,其上游熱軋卷板、H型鋼、工字鋼、槽鋼等需求量隨之上漲,而螺紋鋼、線材等傳統(tǒng)建筑鋼材的需求有所回落。根據全國鋼結構行業(yè)大會信息,2022年,建筑鋼結構產量9200萬噸,在建的鋼結構建筑面積為4.81億平方米,據此推算,每平方米鋼結構建筑耗鋼量約191.27千克。中國鋼鐵工業(yè)協會表示,2023年,鋼結構產量預計將實現5%—6%的增長。筆者取其中值進行測算,預計2023年1—11月建筑鋼結構產量將達8897.17萬噸,對應建筑面積4.65億平方米。經測算,2023年1—11月,地產用鋼量達3.77億噸,占粗鋼總產量的40.81%。其中,鋼結構建筑用鋼量達8897.17萬噸。
雖然2023年下半年地產寬松政策密集出臺,但向開工端傳導依然需要較長時間,地產用鋼需求預計將持續(xù)下滑。同時,隨著裝配式建筑推進,鋼結構滲透率將不斷提升。分品種來看,板材類產品的需求占比將有所提高,而螺紋鋼、線材需求將進一步回落。
2.基建用鋼有望維持較高水平增長
基建是我國鋼材消費的另一個重要支柱。據第三方資訊機構統(tǒng)計,基建用鋼主要應用于三個行業(yè):交通運輸行業(yè)(鐵路、公路等)約占基建用鋼的52%;環(huán)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yè)(城市管廊、橋梁等)約占10%;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yè)(管道、電力建設等)約占38%。相關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基建用鋼量約20500萬噸。筆者根據基建投資的累計同比,推算近幾年的基建用鋼量。2023年1—11月,我國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完成額同比增加7.96%,預計基建用鋼量達1.99億噸,占粗鋼總產量的21.52%。
2024年,在萬億元國債增發(fā)與穩(wěn)增長政策的帶動下,基建用鋼需求有望維持較高水平增長,彌補地產端帶來的需求缺口,對鋼材總消費量起到托底作用。
3.汽車行業(yè)耗鋼增量可能相對有限
汽車產業(yè)同樣是鋼材重要的下游用鋼行業(yè)之一,在汽車制造過程中,每輛汽車的用鋼比例在72%—88%,主要包括大梁鋼、車輪鋼、齒輪鋼等。隨著新能源汽車行業(yè)快速發(fā)展,我國本土汽車品牌競爭力大幅提升,近3年來,汽車產量穩(wěn)步增長,如今已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出口國。2023年1—11月,我國汽車總產量達2711.13萬輛,同比增長10.08%。
汽車根據用途不同可以分為乘用車與商用車兩大類,進而細分為轎車、多功能乘用車(MPV)、運動型乘用車(SUV)、交叉型乘用車、客車、貨車等,因車型、車身大小、車身結構不同,所以用鋼量也不同。據第三方資訊機構統(tǒng)計,一般轎車單車用鋼量約為1.13噸,MPV和SUV的單車用鋼量約為1.43噸,交叉型轎車單車用鋼量約為0.88噸,客車單車用鋼量約為4.65噸,貨車單車用鋼量約為6.13噸。筆者根據汽車的不同類型分別測算其用鋼量,但考慮到這6類車型無法完全代表所有汽車,所以數據略有偏低。經測算,2023年1—11月,汽車行業(yè)用鋼量達5214.57萬噸,同比增長15.30%,占粗鋼總產量的5.64%。而2021—2022年,雖然汽車產量穩(wěn)步增長,但其用鋼量卻有所下滑,主要原因是不同車型結構的耗鋼量有很大不同,單車耗鋼量較高的商用車產量明顯下滑。
2023年,汽車產銷的超預期增長一定程度上受到前期缺芯帶來的遞延需求的影響,在高基數背景下,預計2024年難以延續(xù)高速增長。同時,隨著汽車輕量化目標不斷推進,單車耗鋼量將略有下滑。長期來看,汽車行業(yè)用鋼需求增量將相對有限。
4.船舶規(guī)模擴大有望補充需求缺口
2023年,我國造船業(yè)快速發(fā)展,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和手持訂單量均位居世界第一。2023年1—11月,我國新承接、手持船舶訂單保持中高速增長,分別累計同比增長63.76%、29.42%,造船完工量穩(wěn)步提升,累計實現3809萬載重噸,同比增長12.36%,有力支撐造船用鋼需求的快速回升。中國船舶工業(yè)行業(yè)協會與中國鋼鐵工業(yè)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我國船舶用鋼超700萬噸,預計全年將突破1300萬噸。
據中國船舶工業(yè)行業(yè)協會統(tǒng)計,2022年,新船訂單需求穩(wěn)步回升,造船用鋼需求量與生產量大幅提升,船用鋼材消耗量超1200萬噸,同比增長22.24%,回升到2015年的較高水平。筆者根據2022年造船完工量與耗鋼量進行推算,預計每載重噸用鋼量約為0.32噸,從而預計2023年1—11月船用鋼材消耗達1207.29萬噸,占粗鋼總產量的1.31%。隨著手持船舶訂單量穩(wěn)步增長,部分企業(yè)交船期已排至2028年,預計未來幾年造船完工量將維持高位,進而對船舶用鋼需求形成較強支撐。
5.家電制造領域對市場的影響較大
鋼材被廣泛應用于家電制造領域,如冰箱、空調、洗衣機、電視機、廚房電器等,家電用鋼約占鋼材總消費量的1%—2%。雖然占比不高,但由于家電用鋼較大的主要為鍍鋅板、彩涂板、不銹鋼等附加值較高的產品,所以對鋼鐵行業(yè)同樣有著較大影響。2023年,在“保交樓”政策推進下,地產竣工加快,家電市場整體表現良好,冰箱、空調、洗衣機產量有所增長,家電用鋼需求明顯提升。分不同家電品類來看,小家電用鋼量約占行業(yè)總用鋼量的10%,大家電約占90%,而空調、冰箱、洗衣機三大白電約占80%。據統(tǒng)計,每臺空調用鋼約30千克,每臺冰箱用鋼約34千克,每臺洗衣機用鋼約21千克,三大白電耗鋼量占整個家電行業(yè)的80%。據此推算,2023年1—11月,家電行業(yè)合計用鋼量達1462.50萬噸,同比增長10.76%,占粗鋼總產量的1.58%。
2023年,多部門先后發(fā)布推動綠色智能家電下鄉(xiāng)的通知,農村市場的潛在消費需求有望進一步挖掘。與此同時,隨著家電產品逐漸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智能家電的流行也帶來了新增的用鋼需求。展望2024年,家電行業(yè)有望進一步發(fā)展,用鋼需求依然存在增長空間。
6.凈出口后市面臨小幅回落的風險
2023年,我國鋼材出口大幅增長,1—11月累計出口鋼材8265.8萬噸,同比增長35.6%,僅低于2014—2016年的出口規(guī)模。出口量大幅增長,一方面來自東南亞等國家基建項目增加帶來的需求提振;另一方面是國內外鋼材價差有所提升,且海外鋼鐵供應受地緣政治沖突影響恢復有限,在鋼鐵內需不足的背景下,國內各大鋼廠大力拓展海外市場,出口訂單增速明顯。進口方面,我國進口成材相對較少,且近3年來進口量不斷下滑。2023年1—11月,我國成材累計進口量698萬噸,同比下降29.26%。整體來看,2023年1—11月,我國成材凈出口7657.8萬噸,同比增長45.31%,占粗鋼總產量的8.19%(由于鋼材產量存在重復采集情況,所以選擇以粗鋼口徑計算鋼材出口占比,但會導致數據略有偏高)。
展望2024年,雖然我國鋼材價格有較強優(yōu)勢,但隨著海外鋼鐵生產恢復,貿易摩擦風險加劇,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鋼材出口。在2023年凈出口量高基數的前提下,預計2024年鋼材凈出口或以穩(wěn)為主,甚至可能面臨小幅回落風險。
7.我國鋼鐵企業(yè)積極調整產品結構
經過以上測算可以看出,近幾年來,地產用鋼需求持續(xù)下滑,2023年1—11月占粗鋼產量的比重較2019年大幅回落7.73個百分點,基建、船舶、家電用鋼需求穩(wěn)中有漲,汽車行業(yè)用鋼量調頭回升,鋼材出口同樣增幅明顯。具體來看,2023年1—11月,地產、基建、汽車、船舶、家電用鋼量與鋼材出口量分別占粗鋼總產量的40.81%、21.52%、5.64%、1.31%、1.58%、8.19%。
展望2024年,地產行業(yè)用鋼需求預計走弱,但在萬億元國債轉化為實物工作量后,基建行業(yè)用鋼預計將出現較快增長。與此同時,造船、汽車、家電等制造業(yè)同樣存在較大的增長潛力,鋼材出口預計仍維持在較高水平,進而得以彌補地產端帶來的需求缺口。
為適應下游需求結構性變化,我國鋼鐵企業(yè)積極調整產品結構以滿足下游需求,比如,新建投產如中厚板、H型鋼等需求量大且附加值高的產品生產線。數據顯示,2023年,螺紋鋼、線材、熱軋卷板、冷軋卷板、中厚板五大品種合計產量同比下滑2.58%,而全部鋼材產量同比增長2.33%,說明五大品種之外的鋼材產量有較為明顯的增長,如彩涂板卷、鍍鋅板卷、型鋼等等。在五大品種中,作為建筑用鋼的線材、螺紋鋼產量分別下滑14.23%、6.27%,而熱軋卷板、冷軋卷板、中厚板產量則分別增長0.63%、0.43%、6.88%。
未來,隨著汽車、造船等行業(yè)用鋼需求進一步擴張,中厚板、鍍層板、焊管、電工鋼等高需求、高利潤的鋼材品種產能預計將持續(xù)擴張,而螺紋鋼、線材或受利潤下滑影響,產量難有明顯增長。(作者單位:建信期貨)
分析人士:節(jié)后鋼價料重拾漲勢
首席記者 譚亞敏
元旦以來,鋼材市場出現一輪明顯調整。上海螺紋鋼現貨價格由4000元/噸跌至3900元/噸,跌幅2.5%;螺紋鋼期貨2405合約由4047元/噸跌至3915元/噸,跌幅3.3%,基差振蕩走強。
期貨日報記者在采訪中獲悉,隨著焦炭第二輪提降落地,以及鐵礦石估值向下修復完成,高爐虧損環(huán)比收窄,華東地區(qū)噸鋼虧損在100—150元。
“當前,鋼材現貨市場基本進入春節(jié)前的停滯階段,以南方剛需為主,后市焦點主要集中在各家鋼廠冬儲政策以及貿易商冬儲量上。”中信期貨黑色建材組資深研究員余典說,由于近期外圍宏觀風險加劇,本輪鋼價下跌持續(xù)時間較久,并且目前已經臨近春節(jié),貿易商冬儲意愿整體較前段時間減弱。不過,今年鋼廠冬儲鎖價政策普遍優(yōu)惠,吸引了部分貿易商隨著價格下跌而階梯式地建倉。
“近期鋼材市場供需雙降,庫存繼續(xù)累積,基本面呈現弱勢。”國元期貨黑色研究員楊慧丹告訴記者,隨著春節(jié)臨近,多家鋼廠發(fā)布檢修計劃。在川渝16家鋼廠中,春節(jié)期間,有2家鋼廠正常生產,有3家鋼廠軋線不飽和生產,有11家鋼廠停產放假,停產時間大多在1月下旬至2月初。“部分獨立電弧爐鋼廠計劃在1月20—31日(含)之間停產,而因當前電弧爐鋼廠利潤尚可,多數鋼廠目前尚未明確停復產安排。”
據楊慧丹介紹,供應方面,上周五大品種鋼材供應855.31萬噸,周環(huán)比下降13.97萬噸。庫存方面,上周五大鋼材總庫存1422.4萬噸,周環(huán)比增加29.62萬噸,增幅為2.1%。庫存結構有所分化,冬儲導致廠庫移至社庫,社庫繼續(xù)累積,鋼廠庫存保持去化狀態(tài)。消費方面,上周五大品種鋼材表觀需求量為825.69萬噸,周環(huán)比下降14.86萬噸。其中,螺紋鋼表觀消費217.55萬噸,周環(huán)比下降1.08萬噸;熱卷表觀消費293.67萬噸,周環(huán)比下降7.89萬噸;板材消費降幅明顯,需求進一步下滑。
“數據顯示,截至1月19日當周,247家鋼廠日均鐵水產量持續(xù)回升至221.91萬噸,但鋼廠盈利率僅26.41%。考慮到鋼廠虧損已有近兩個月,預計春節(jié)前高爐復產速度較為緩慢,五大材產量增幅有限。”廈門建發(fā)鋼鐵集團研究員李剛說。
據他介紹,需求方面,基建以在建項目收尾為主,新項目開工較少,大多推遲至春節(jié)后;地產受制于資金回款不佳和天氣轉冷,施工進度繼續(xù)放緩。整體來看,鋼材需求呈現季節(jié)性回落。庫存方面,在供需雙降格局下,五大材庫存延續(xù)積累,但在低產量下,累庫斜率相對往年偏緩。結構方面,鋼廠庫存下降的同時貿易商庫存上升,鋼材冬儲進展較為順利。“分品種來看,建材產量維持低位,需求保持回落態(tài)勢,庫存邊際上升,但絕對庫存處于往年同期的中性水平,暫時沒有太大的庫存壓力;板材產量加速下降,需求逐級下滑,庫存平穩(wěn)上升,社庫壓力逐漸增大。臨近春節(jié),鋼材基本面季節(jié)性轉弱,但供需矛盾不大,整體上略好于預期。”李剛說。
對于當前市場交易主線,李剛認為,鋼材市場仍處于傳統(tǒng)淡季,交易邏輯以宏觀為主、產業(yè)為輔。元旦之后,上證指數和螺紋鋼指數的走勢幾乎完全一致。宏觀和產業(yè)不共振,經過此輪下跌后,雙焦、鋼材和鐵礦石的估值先后修復到比較合理的水平,向上或向下的驅動都不明顯,春節(jié)前仍以寬幅振蕩為主。春節(jié)后,以當前產量對庫存進行線性外推,庫存水平或低于往年,原料仍有補庫預期,整體偏樂觀。
“當前,現貨市場的矛盾不突出,盤面主要交易宏觀預期。隨著外圍宏觀風險消化,近期邏輯將回到產業(yè)基本面對盤面定價進行調整,聚焦對春節(jié)后供需的判斷。”余典說。
展望后市,李剛認為,春節(jié)前,市場情緒普遍降溫,鋼材難以走出明顯的單邊行情。春節(jié)后,在鋼廠復產補庫和政策向好的預期下,鋼材價格或重新轉為漲勢。
余典告訴記者,就鋼材而言,下游貿易商冬儲量不大,年后貨權預計較為集中。按當前累庫速度,若終端需求沒有斷崖式下滑,春節(jié)后庫存將保持較為健康的狀態(tài),鋼材價格具備向上的彈性,疊加基建項目開年集中采購,有階段性供給錯配驅動價格沖高的可能。除基本面外,隨著國際地緣政治風險加劇,出現“小概率、大影響”事件的可能性有所增加,而黑色板塊與海內外宏觀聯系愈發(fā)緊密,由此帶來的趨勢性影響也需關注。
(關鍵字:建筑業(yè) 制造業(yè) 鋼材市場 螺紋鋼 熱軋卷板 地產 基建 鋼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