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歐洲河流中的“饑餓石”再次露出水面的視頻引發關注。它露出水面,標志著旱災到了很嚴重的程度。今年夏天,歐洲遭遇熱浪侵襲,這也給經濟帶去不小的挑戰。俄烏沖突的背景下,歐洲能源來源單一化,能源危機日益加劇。
8月16日,托克集團(Trafigura Group)旗下全球最大鋅冶煉企業之一的Nyrstar宣布,旗下位于荷蘭的Budel鋅冶煉廠將從9月1日起進行維護和維護,復產時間另行通知。
Nyrstar沒有具體說明停產原因。不過,有業內人士表示,相較于往年,除了運輸費用和人力成本外,今年的電力成本大幅增加是停產的主因,而高溫天氣加劇了能源危機。
受該停產消息影響,倫鋅大幅上漲。截至北京時間8月17日00:00,倫敦金屬交易所(LME)三個月期鋅漲幅高達7.2%,升至6月9日以來最高的3819美元,為去年10月以來最大單日漲幅。不過,隨后倫鋅價格出現大幅回吐,截至8月18日16:30分,倫鋅期貨價格日內跌幅1.56%,現報3470美元/噸。
能源危機加劇,鋅冶煉廠停產
據記者了解,俄烏沖突爆發后,俄羅斯對歐洲天然氣供應的減少導致能源成本飆升,從化肥到鋁等不同行業均遭受重創。8月16日歐洲電力價格已經連續第五個交易日創新高。歐洲目前面臨的數十年來最嚴重的能源危機似乎將持續到明年。
與此同時,持續的干旱還對歐洲的內河航運造成影響。大量的船只需要向發電廠運送煤炭,為鋼鐵、化工企業運送原材料,不過,由于內河航道水位下降,只能以25%的運力勉強運行。身處德國的華人周琦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河道的水都快被蒸發完了,水位幾乎下降到斷航的臨界點。
近期德國電力價格一度達到歷史新高。據彭博數據顯示,8月16日德國電力期貨價格達到425.91歐元/兆瓦時,法國電力也達到了466.21歐元/兆瓦時。而去年同期法國電費僅84歐元/兆瓦時,同比上漲455%。一噸鋅冶煉需要消耗電力約3700度電,電力成本大幅上行導致冶煉廠虧損減產。
其實,去年四季度,歐洲也有一輪因電力價格導致的減產,但隨后因價格大幅上漲冶煉利潤修復而緩解。銀河期貨分析師王穎穎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在托克旗下Nyrstar宣布關停精煉鋅冶煉廠Budel的消息刺激鋅價大幅上漲前,實際上,8月5日嘉能可曾表示,在歐洲的冶煉廠目前正承受著巨大的能源成本壓力,幾乎沒有利潤。從嘉能可警告稱歐洲能源危機對供應端構成嚴重的威脅以來,鋅價已經連續上行,托克減產消息靴子落地后,情緒宣泄完成后價格逐漸回落。
歐洲精煉鋅冶煉產能占比全球的約16%,而歐洲冶煉廠產能集中度較高,其中以嘉能可、托克、波利頓等生產商為主,其中嘉能可擁有約78萬噸產能,托克擁有約70.5萬噸,波利頓擁有約49萬噸產能,目前歐洲處于減產的主要有托克旗下的法國Auby煉廠(16萬噸),嘉能可意大利的Portovesme(12萬噸),本輪新增了托克荷蘭的Budel冶煉廠,該廠產能約30萬噸,目前減產能累計約58萬噸,占全球產量約4%。
王穎穎稱,不排除減產進一步擴大的可能性,而這將導致全球精煉鋅的供應更加緊張,尤其是當前全球顯性庫存偏低的情況下,目前LME鋅庫存僅剩7.33萬噸,LME美國地區庫存4950噸,而歐洲地區僅剩25噸,而去年同期LME有24.82萬噸,歐洲地區2.13萬噸庫存。
一德期貨鋅分析師張圣涵也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由于歐洲的精煉鋅企業相較國內而言更為集中,其產能約在230萬噸左右,占據全球精煉鋅總產能的18%。而歐洲最大的精煉鋅企業就是嘉能可,產能主要分布在西班牙、德國、意大利四家冶煉廠。
此前,最早一次因為能源危機引發的鋅價飆升是在去年十月,嘉能可宣布其在歐洲三國的80萬噸鋅冶煉廠錯峰生產;Nyrstar在同期也宣布將削減其三家歐洲冶煉廠產量的50%。此次,歐洲接近50多萬噸冶煉廠處于關停狀態。
張圣涵表示,預計整個歐洲鋅產能利用率將下降至70%左右,而正常情況下歐洲鋅冶煉產能利用率高達95%。由于LME的主要交割倉庫很多在歐洲,目前歐洲的鋅庫存都處于歷史低位,一旦出現停產的消息,倫鋅或在短時間瞬間有所反應,同時LME的鋅現貨升水幅度也在近期幾度飆升,資金借消息面推動價格也存在一定可能性。
鋅反彈之路還能走多遠?
世界金屬統計局(WBMS)近日公布了2022年1-6月金屬平衡報告。報告顯示,2022年1-6月,原鋁、銅、鉛、錫、鎳處于供應短缺狀態,而鋅處于供應過剩狀態。2022年1-6月期間全球鋅市供應過剩16.8萬噸,2021年全年為供應短缺11.18萬噸。
與此同時,據國際鉛鋅小組數據顯示,1-5月,全球精煉鋅產量累計566.45萬噸,同比-2.28%,累計消費563.51萬噸,消費累計同比降低2.3%,1-5月累計過剩2.94萬噸,主要原因在于二季度中國疫情導致終端需求大幅下滑,國內4、5月份的消費同比分別是降低23.8%、降低14.01%,但是近期伴隨鋅供應問題的擾動,社會庫存大幅減少,邊際上呈現緊張的局面。
王穎穎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上游冶煉廠的停產對價格上漲有提振作用,但是本輪減產的效果相比年初和去年四季度效果大打折扣,主要原因在于宏觀氛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今年二季度以來,市場開始進入宏觀衰退周期的交易階段,歐美國家高通脹對經濟的抑制導致需求處于下行周期,從而使得供應端的擾動效果被大打折扣。
近期鋅價的上漲一方面有現貨緊張的因素存在,另一方面也是海外資金在LME鋅上面炒作的影響;國內現貨緊張主要是來自于全球性的減產,歐洲受能源問題產量縮減,而國內冶煉廠集中檢修,六、七月份產量大幅下滑,分別增長-3.84%、-7.63%,產量出現下滑的情形;所以供應端的減產導致鋅價反彈力度較強。
此外,對于鋅價走勢的判斷,8月16日花旗銀行發布研報顯示,將未來三個月的鋅價預測從每噸2800美元上調至3200美元。報告稱,對經濟下滑的擔憂將拖累所有基本金屬價格,但鋅將表現出色。花旗銀行預計,隨著冬季電力短缺問題的出現,歐洲鋅冶煉廠的產量將被進一步削減。
除了歐洲方面產能的影響,國內方面,近期西南以及長江上下游地區出現高溫天氣,部分地區為了保護居民用電,對工業用電進行了一定程度的調控,各省地區有序用電政策措施同樣會對企業有色金屬產量有較大影響。張圣涵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8月15日四川省由于電力供應緊張,調控生產企業用電,四川省是鋅冶煉的大省,產能約為55萬噸,占全國總產能接近10%。
根據相關機構調研,目前四川的調控政策影響的冶煉廠日產量約為1500噸,按照一周計算,此次調控將影響1萬噸左右的電解鋅產量。由于四川省有序用電政策剛出臺,這一政策對鋅產業供端的影響仍需持續跟蹤,但由于西南地區持續干旱,有序用電可能會波及云南等周邊地區,這對于同樣是鋅的冶煉大省來說可能會有進一步沖擊。
張圣涵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但另一方面,由于當前海外經濟進入衰退預期,市場需求表現較低迷,消費進入下行通道。同時國內基本面仍偏弱,大漲過后,對后市鋅價,需謹慎看待,警惕能源危機等消息面淡化的情況下價格階段性回調的風險。
對于后期走勢,王穎穎也表示,預計后市價格短期內維持高位震蕩的走勢,中長期價格仍將回落,短期能源的影響會持續干擾,尤其是歐洲地區產能占比全球16%,占比較大,當前較低的庫存數據使得鋅價下方支撐力度較強,但是中長期來看,由于當前的宏觀環境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歐美經濟進入衰退,全球需求進入下行周期,尤其是有序用電對下游需求也有較大的負面影響,所以因供應邏輯炒作的高度也較為有限,如果后續宏觀情緒以及能源價格走弱,鋅價格也會觸發下跌走勢。
(關鍵字:次生危機 高溫 歐洲 Nyrstar 倫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