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月中旬,在看漲了兩年之后,選擇平穩下探的鎢價,出現了第一次的低點。
鎢精礦價格達到12萬(黑鎢標礦),APT價格18.5萬,歐洲鹿特丹APT報價370美元。
在需求乏力,礦山慌亂,冶煉企業消耗庫存的時候,鎢價達到了低點。隨后有消息放出某國內大廠開始要穩價,拿出多少錢收購精礦,鎢價由源頭斷鎢精礦的惜售開始看漲,這是暗淡了七八個月后的第一次看漲,鎢精礦價格直報道12.8萬,APT的報價更是高達20萬,前期的合金廠,中間的粉末企業紛紛進場采購,但是這種行情僅僅維持了幾天,由于缺乏需求支撐,市場開始平穩的下調,六月五礦的黑鎢標礦報價13萬,仍沒有挽回鎢價直線下走的趨勢,六月中旬,鎢精礦價格12.4-12.5萬,APT價格19萬。
如圖上所看,鎢價的走勢有些像:”W”,只是看到一次低點和高點后,再次的價格下走,底線在哪?
鎢市場無非就幾個看點:一、礦山生產情況,二、APT庫存情況,三、后端合金廠的需求情況,四,歐美日韓的出口情況。
截止四月我國共生產鎢精礦4.4萬噸(折65%三氧化鎢),與去年同期的3.53萬噸相比,增加近一萬噸。在如此弱勢的行情下,鎢精礦的產量未降反而比去年火熱的市場情況相比有所增多。所以從鎢精礦的產量上看,礦山生產情況正常。

從去年九月國際鎢協會議之后,國內鎢價開始緩慢下行,個冶煉廠的庫存量就在不斷增加,在后端需求有限的情況下,雖然經過春節前后的整修沒有生產外,其余月份生產正常,可想而知,國內APT的庫存量還是非常可觀的。
從去年國家對樓市的宏觀調控,到甬溫鐵路的整頓高鐵,到鐵路融資困難大面積停建,汽車產銷下滑等等數據來看,工業牙齒的硬質合金的需求都受到限制,據國內某大型硬質合金廠反映,國內硬質合金的生產線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就不是滿負荷生產,有些銷路好的合金產品的生產線能開到60%,而有些銷路不好的合金產品已經完全停產了,而有統計顯示,一季度硬質合金的訂單合同同比下降9.7%。如此來看在國內礦山正常生產,冶煉企業庫存加大與后端需求較弱的情況看,鎢價下走是必然趨勢。
據統計,一季度我國出口鎢制品5053噸鎢,同比減少19%,進口鎢制品1455噸鎢,同比減少5.6%。從出口國來看,也僅僅是日韓和美國,歐洲市場的份額大大減少。
以上種種可以看出,整體鎢市場在國內經濟增速放緩,硬質合金訂單減少,而鎢礦產量不降反升的情況,本就不樂觀,而帶動需求的鎢出口市場也出現縮水,在如此大的庫存壓力,與資金面吃緊的雙重壓力下,鎢價難掩過去兩年的“神話”。而就直線下走的鎢精礦與APT價格的底線來看,在所有參與者期盼的三季度會好轉的希望也將會非常渺茫。唯一能影響價格的,還是需求,而三季度硬質合金企業增加訂單的可能性不大,整體鎢市的信心不足,可能都將影響鎢價繼續下探。
(關鍵字: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