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其中,海爾加盟蘋果所釋放的信號耐人尋味。因為在加盟蘋果之前,海爾今年3月份也推出了自己U+智慧生活操作系統,并對外開放。
靠近蘋果
對于同蘋果合作的細節,海爾智能家電一位負責人電話接受中國家電網記者采訪時表示,“蘋果HomeKit平臺允許其他設備加入其生態圈,并且只能用蘋果iphone手機、ipad與設備匹配,這意味著保證了設備連接上的安全性。海爾針對該平臺目前已經開發出了一款互相兼容的空調產品。”
該負責人又進一步表示,蘋果HomeKit是一個讓設備鏈接更加簡單方便的平臺,其實更多的應用和用戶體驗還在于設備廠商的平臺,HomeKit之上的應用層是海爾自己的U+操作系統,兩者可以實現兼容。
一個是中國家電產業的領頭羊企業,一個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IT公司,在智能家居領域,海爾與蘋果找到共識,這背后又意味著什么?
資深媒體人劉荷清向中國家電網記者分析,從智能手機開始的智能設備的引路者和落地者就是蘋果公司,在移動智能領域蘋果擁有較強的話語權,作為設備廠商毋庸置疑是必須要靠近蘋果的。
對此,產業分析人士劉步塵向中國家電網記者分析稱,“海爾先借一款空調進入蘋果的智能平臺,目前來看或許也是嘗試。因為蘋果開放平臺不等于是免費平臺,廠商如果大規模產品進入,可能會出現受制于蘋果的情況”。
“現在的背景是,全球范圍內都在考慮智能家居的標準與聯盟問題,海爾作為跨國品牌,主動融合強勢消費電子品牌,反過來給中國家電智能化加速的同時,也會帶來更廣闊的的全球化的空間”,劉荷清分析稱。
最大的攔路虎是標準和操作系統
智能家居無疑是未來中國家電轉型的方向,包括海爾在內的國內龍頭企業今年以來紛紛推出智能家居、智慧生活戰略,但目前的現實是,大部分廠家僅停留于家電與移動設備的鏈接上,并且在終端市場,企業推出的智能家電單品由于產品定義和標準無法統一,仍停留于概念營銷階段。
究其原因,是因為目前熱炒的智能家電并不能為消費者所接受。“現在很多品牌僅僅站在自己產品的角度思維,真正的互聯網思維是用戶思維,真正的智能家居是設備間的互聯互通與共享”,劉河清指出,目前企業以不成熟的思維炒作智能家電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想的不夠成熟,做的也不到位,落地也不能實現。
劉步塵也認為,在智能家居領域,國內廠商顯得急功近利,往往一個智能產品或者智能平臺沒有經過反復用戶體驗再完善后就急于推出市場。,導致目前國內智能家電無法成熟落地。
以目前被企業熱炒的智能冰箱為例,據記者了解,企業在產品發布推出時對其搭載的智能功能介紹相對較多,然而實際上部分功能無法實現以至于在終端遲遲不能上市銷售。
此外,在沒有標準的前提下,智能平臺上的設備是割裂的,真正的智能家居是互聯互通互享。
在劉荷清看來,家電企業都在推智能家居,但最終出現的都是具體的單品,設備之間如何整合成一個系統,每個企業目前都沒有拿出一個好的方案或者操作系統,官方也沒有標準,這是智能家居在中國發展最大的瓶頸。
“現在智能家居急需要標準又需要系統”,劉步塵認為,以海爾和蘋果的合作為節點,過去大家對智能家居的理解首先是做單個產品智能化,現在開始向系統邁進,包括操作系統,以及產品的互聯互通。如果強勢企業能做出系統來,從國家層面基于這個系統在出臺國家標準,把標準植入到芯片去,最終可以實現所有品牌的設備互聯互通。
智能家居平臺之爭暗起
那么,最為強勢企業的蘋果推出的HomeKit是否是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平臺?對HomeKit平臺有所關注的小米智能家居負責人高自光接受中國家電網記者采訪時認為,“蘋果HomeKit平臺強勢要求其他合作方按照它的MFi認證方式加入平臺,蘋果的實現方式看似開放,其實是更強勢了”。
高自光還認為,蘋果智能家居的實現邏輯更符合美國的場景,也意味著更迎合美國市場。不過蘋果的加入至少是個好事,說明其也看好智能家居市場。
作為競爭對手,小米今年也剛剛推出了基于路由器+芯片的智能家居平臺,并宣稱已經跟國內白色家電企業有合作接觸。由此,包括IT公司和傳統家電制造企業之間的智能家居平臺之戰是否就此拉開帷幕?
高自光則認為,一時半會,大家都停留在市場培育階段,平臺之爭格局顯現要以年為時間單位才能看得清。
(關鍵字:蘋果 海爾 智能家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