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四季度,國內房地產市場將由于系統外原因再度進入震蕩期,演繹季度性行情。由于土地供應放量普遍高于住宅市場消化能力,四線城市以及個別三線城市市場風險將難以規避,而一二線城市市場風險仍然可控。
在剛剛舉行的“三季度地產金融形勢發布會”上,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市場委員會副秘書長陳嘯天認為,盡管市場回暖,但基于多方面因素變動,行業內的供求關系主導6、7、8三個月市場向好,9~12月份將由于系統外的政治、經濟因素主導而再度進入震蕩期。
從最近的市場成交來看,9月份并沒有延續8月份增長勢頭,國慶黃金周的表現更是遠低于去年同期,黃金周期間全國主要城市住宅簽約套數同比2011年出現大幅下降,主要房企市場表現均不理想,各地房展會對成交的推動作用也不明顯。
陳嘯天認為,本輪調控已經徹底改寫了十年地產黃金周期的基本發展特征,需求結構也在發生轉變,從“單一的剛性需求主導”向“多元化需求并重”的方向轉變,但房地產市場面對的仍然是寒冬。
同時發布的中國城市房地產市場風險排行榜顯示,四線城市酒泉、呼倫貝爾、黑河依次名列全國城市市場風險排名前三位,而上海、北京、深圳依次位列第285、286、287位。總體來看,市場風險前50強城市中有46個城市位于內陸地區,占總數的92%。
易居(中國)控股有限公司執行總裁丁祖昱就全國各城市房地產市場風險總體分析認為,一線與二線城市由于龐大的市場需求,以及有限的土地資源,房地產市場供不應求狀況明顯。一線、二線、三線、四線風險得分均值依次遞增,也意味著一二線城市風險較小。
其中,四線城市未來市場風險最為顯著。從指標上看,相當一部分四線城市存在土地供應過量的問題,土地放量普遍高于住宅市場消化能力,雖然短期內住宅市場供求比并不一定顯露出來,但未來風險已經難以規避;另外,從需求角度來看,四線城市幾乎都是人口輸出城市,且不具備對外來人口的吸附能力,因此常住人口普遍較少,與三線城市拉開了較大距離,房地產市場需求嚴重不足。
而三線城市則出現明顯分化,個別三線城市市場“大躍進”背景下風險凸顯,鄂爾多斯市場風險最為突出。不同于前兩類城市,三線城市房價指標普遍不存在超前的因素,房價漲幅相比國內生產總值(GDP)和居民收入都處在合理范圍內。但個別三線城市風險主要表現在供求關系上,隨著一二線城市房地產市場快速擴張、房價的持續高漲,一部分三線城市近年來也加入到大力發展樓市的行列中來,但其本身的需求體量其實并不足以形成支撐,這些城市未來風險正集中展現。
(關鍵詞:房地產市場 土地供應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