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6月底,硅鋼事業部減員167人,清理在冊不在崗人員36人,清退勞務用工210人。事業部兌現工資總額承包,投入148萬元對減員到位及缺員班組給予半年補款獎勵,“多勞多干”,職工的荷包鼓了起來,其中一些人月增收入逾千元。職工張獻偉說,“現在做事雖然辛苦一些,但收入增加了,值得。”
精簡人員方案,要高起點、合理、可行,還要得到大多數一線職工的理解或參與。方案突出產線實際,遵循“同工序、同標準、同設置”的原則。由于方案牽涉到一線操作人員的切身利益,事業部通過召開車間主任、機組長、生產技術骨干近20個座談會,充分聽取群眾意見,重點討論為什么這個崗位要減這多人,那個崗位為何不減人或減得少?大伙兒將疑惑擺在桌面上談,做到以理服人。來自職工群眾的方案,兼顧到企業和群眾的長遠利益,得到上下認同。
一打綱領不如一個行動,再好的方案在落實、看成效。工資總額承包將各車間現有在崗職工和外用工的工資總收入綁在一起,每核減一個人,工資一分不少的全額補償到機組,讓一線作業人員享受改革的紅利。工資總額承包這一招很靈驗,基層單位“不用揚鞭自奮蹄”,主動做好人員優化工作,使在崗操作人員數比年初下降6.8 %。同時,環形爐、油庫崗位等生產作業現場主動清退外用工,原有外用工的事全部由在崗操作人員包干。
實行“減人不減薪,超定員減薪”立竿見影。一旦機組減員到位,留崗人員工資單上隨即增薪,而超編崗位人員的工資不增或下降,新辦法“逼”著他們離崗另謀它途。目前,一部分超編機組人員主動向缺員機組流動,硅鋼老產線人員踴躍到新產線展示個人才智,事業部深化改革呈現新氣象。
依法依規辦事,有情有義操作,積極穩妥實施在冊不在崗人員清理工作。少數職工以各種理由長期不上班,直接影響到用工秩序、人工成本,尤其是在崗職工的情緒。事業部在專項清理工作中,做好細致的調查摸底,足跡遍布省市地區,嚴格清查各類病休、違紀違法等情況,頂住了各種壓力甚至威脅,做到依法依規處理,維護了企業和在崗人員的利益。
(關鍵字:武鋼 硅鋼 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