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能源局局長章建華25日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能源供應保障能力不斷增強,基本建成了多輪驅動的能源穩定供應體系,能源自主保障能力始終保持在80%以上。
章建華是在當日于北京舉行的2021年全球能源轉型高層論壇上作出上述表述的。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堅定不移推進能源高質量發展,以低于3%的年均能源消費增速支撐了經濟的中高速增長,單位GDP能耗累計降低24.6%,煤炭消費比重歷史性降至56.8%,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9%,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占到全球的三分之一。”章建華在論壇上說。
與此同時,我國能源科技水平快速提升,能源的生態環境友好性明顯改善,能源治理機制持續完善,國際合作不斷深化。據章建華介紹,我國已建立完備的清潔能源科技研發和裝備制造產業鏈;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助推2020年碳排放強度比2005年降低約48.4%,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打贏藍天保衛戰提供了關鍵支撐;能源領域市場化改革深入推進,電力營商環境顯著優化;一批重大石油、天然氣、核電、電力合作項目順利落地,國際合作的“朋友圈”越來越廣。
展望未來,我國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是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戰略決策,作為世界第一大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要在遠遠短于發達國家的時間內實現從碳達峰到碳中和,需要付出艱苦努力。”章建華說,“我們將堅定不移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兜緊能源安全底線,加強能源科技創新,深化能源國際合作。”
他表示,將嚴格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和消費強度,確保“十四五”時期實現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13.5%的目標;加快可再生能源替代,“十四五”時期以風電光伏作為清潔能源增長的主力,確保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5%左右;加快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加強源網荷儲協同發展,大力提升電力系統靈活調節能力,確保2030年消納12億千瓦以上新能源裝機;依托企業、科研院所和高校開展協同創新,組建一批“產-學-研-用”一體的技術創新平臺;加強儲能、氫能、能源互聯網等綠色低碳技術研發、示范和應用,加速將科技成果轉化成現實生產力。
相關資訊:
國家能源局:將加快新型儲能、氫能等關鍵技術的研發、推廣和應用
國家能源局局長章建華24日表示,作為全球能源科技發展的推動者,中國將加快部署新型儲能、氫能等關鍵技術的研發、推廣和應用。
他是在北京時間24日晚召開的聯合國能源高級別對話會(峰會級別)上作出上述表述的。
據悉,此次聯合國能源高級別對話會由聯合國秘書處組織召開,是40年來首次在聯大框架下舉辦的能源領域高級別會議。章建華以“聯合國能源可及領軍人物”的身份視頻出席會議并致辭。
他在會上說,當前世界正處于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氣候變化危機引發了全球對于人與自然的深刻思考。新冠疫情反復延宕,能源短缺問題愈發凸顯,全球仍有7.6億人沒有完全解決用電問題,世界能源的可持續發展之路面臨著諸多風險和不確定性。
他呼吁,全球將“解決能源可及”問題列為與“應對氣候變化”“能源轉型”同樣緊迫的優先事項,加快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實施方案;全面、有效履行《巴黎協定》,為發展中國家提供技術和資金支持,實現公平、包容、可持續的綠色轉型;加大能源科技創新協作,打破地域壁壘,彌合技術鴻溝,推動能源科技朝著更加開放、普惠、平衡的方向發展,推動能源科技的最新成果惠及所有國家。
章建華表示,作為全球能源可及的領軍者,中國不僅能夠把自己的事情辦好,也愿為全球能源可及工作貢獻和分享中國方案與中國智慧,盡己所能為發展中國家提供相應的能力建設;中國將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錨定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推動建設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
據他介紹,中國已于2015年在發展中國家率先實現了全民通電,2020年又讓每一個村莊都通上了動力電,滿足了農村的生產、生活用電需求。中國的光伏扶貧工程惠及了10萬個村、415萬貧困戶,安置公益崗位125萬個。
(關鍵字: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