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河谷首席執行官費穆禮10月26日接受采訪時表示,已經與中國建立堅實的戰略伙伴關系,今后將繼續加強對中國市場的投入,進一步拓展在中國的合作與采購。
淡水河谷在過去五六年里沒有對鐵礦石進行擴產,目前也在慢慢迎頭趕上。該公司表示,“目前我們有很多項目都在投入當中,總共投資金額達到350億美元。”
與澳洲“兩拓”相比,淡水河谷在運距上并不具備優勢。以同樣一船鐵礦石測算,從巴西到中國需要約45天,而澳洲到中國則僅需半個月左右,運距的不同導致淡水河谷鐵礦石運輸成本大大增加。
2007年前后,淡水河谷就為彌補運距短板做出了嘗試,啟動了打造超大型船隊計劃,斥巨資定制40萬噸級礦砂船Valemax大船。其中,中國的熔盛重工為淡水河谷建造了16艘Valemax。中國很多港口也對淡水河谷大船靠泊垂涎已久,青島董家口港等數個港口均在建或建成了多個40萬噸級航道和泊位。然而,眼下淡水河谷的大型礦砂船能否停在中國港口仍無明確答案。
此前,中國船東協會曾多次“上書”有關部委,反對淡水河谷大規模擴張船隊的計劃,去年1月交通部更是發文限制各港口接受超設計規范船型船舶靠泊碼頭的權利,這意味著淡水河谷的“大船計劃”面臨擱淺。
費穆禮表示:“我們尊重中國政府的決定,讓中國政府完全了解大船給中國市場帶來的好處并且得到認可和理解,也是需要時間的,我們會非常耐心等待中國政府的決定。Valemax會長期待在這個市場上,其在各方面還是很有競爭力的,包括節省成本能耗以及降低對環境的污染。”
淡水河谷也注意到了鐵礦石供需格局的微妙變化。費穆禮稱,鐵礦石的供應量的確在不斷增加,但對于增加的這部分,市場的消化能力還是非常強的,另外目前礦山枯竭的比例在增加,擴產的增量也在替代那些枯竭的量。
(關鍵字:淡水河谷 中國 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