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內首條真空玻璃智能制造生產線在濟南成功投產,借助2000多個傳感器,自動化量產新一代節能玻璃。為了突破關鍵技術,創新團隊八年磨一劍,最終換來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獨家“黑科技”。
12月12日,在濟南市萊蕪區的沃卡姆(山東)真空玻璃科技有限公司車間內,一個長約100米布滿各種管線的“方盒子”格外顯眼,“吞下”經過預處理的雙層玻璃,在2000多個傳感器的精準控制下,逐步升溫到400℃,自動抽真空后,后臺工業軟件“指揮”每個工序的溫度、壓力、時間等參數,最終“吐出”成品,全程只需要6名操作工人。這些產品將在月底運往英國和荷蘭,而上個月也剛剛交付一批。
“以前是手工蒸饅頭,現在流水線做餅干。”該公司總工程師劉永亮看著新投產的生產線,形象地打了個比喻。原來靠人工生產,至少得20多個熟練工人,而且高度依賴技能水平。現在實現自動化以后,生產效率提高了5倍,不良率從30%降到了5%以下。
(關鍵字: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