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部門設置升級,生態環境部提升環保高度
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第七次全體會議中,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公布,其中原環保部改為“生態環境部”。根據澎湃新聞,其中生態環境部的“三定”方案已經出爐落地。其中1)環保部升級至生態環境部,部門設置上提升環保高度;2)環境部的21個內設機構略有調整,原國家環境保護督察辦公室在更名“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辦公室”后,明確為環境部的21個內設機構之一。3)整合多部委職能,生態環境部執行包括制度、監督、統籌協調等在內的15項主要職責。未來伴隨著職權的統一和各領域的全面統籌,“大生態”格局有望實現,我國環保踏上了新的時代征程。
2 整合多部委職能,增強綜合治理效果
根據新出爐的“三定”方案,明確生態環境部是國務院組成部門、為正部級。其中生態環境部統一行使多項職權,整合多部委職能。生態環境部負責建立健全生態環境基本制度、負責重大生態環境問題的統籌協調和監督管理,負責監管國家減排目標的落實等十五項主要職責。其中主要全面落實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大幅減少進口固體廢物種類和數量直至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
3 中央生態環保督察辦公室成內設部門,中央環保督察機制進一步完善
除進一步整合主要職責外,在內設機構中也有所調整,其中新設或更名的機構有7個。而由國家環境保護督察辦公室更名為“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辦公室”,環保督察力度增強。根據生態環境部部署,明確今年將開展第一輪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環保督察再加碼,三年內完成二輪全覆蓋,環保景氣度有望保持。除此之外,機動式、走穴式專向督察或將開啟,抓整改促長效、堅定不移推進環保進程;建立起以中央督察為指導地方督察為保障的中央+省兩級督察體系,從機制上深化落實環保督察成效。
4 投資建議:繼續看好環保板塊,建議沿政策軌跡關注細分行業龍頭。
伴隨著環保稅開始征收,征收效率有所提升;環保督察常態化顯著,2018 年預計強度不減,走穴式監察使得環保生態強度深化。而新三板擁有 400 多家公司,覆蓋了大氣治理、水治理、固廢治理等各個領域。正如我們在《環保行業2018年中期策略——一江“碧水”綠意深,“清廢”攻堅正當時》中,繼續看好環保板塊,建議從政策推進進程中發掘潛在機會,建議關注水治理、固廢治理和再生資源板塊投資機會。
(關鍵字:環境部 環保督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