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以東莞宜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牽頭的中國醫用鎂合金創新聯盟與德國AAP Implantate AG公司生物鎂合金研究團隊,在北京科技會堂召開2013年“中德生物鎂合金骨科產品臨床前研討會”。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理事長、北京航天航空大學樊瑜波教授和德國AAP Implantate AG公司副總裁Daniel分別作了專題報告。參會人員還有聯盟理事長、東莞宜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揚德教授,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楊柯研究員、楊院生研究員、譚麗麗副研究員,解放軍301醫院唐佩福教授、王衛東主任,香港中文大學秦嶺教授,北京大學奚廷斐教授、鄭玉峰教授,廣州軍區總醫院張余主任,聯盟秘書長、東莞宜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李衛榮總監以及德方項目技術負責人Thomas等人。
自從2004年9月在中國有色金屬學報上重慶大學高家誠教授指出鎂合金有可能成為新一代的金屬硬組織植入材料以及2008年10月科學時報發表了上海交通大學研究團隊“尋找可降解的骨內固定材料”關于生物鎂合金的文章以來,國內許多研究院校、臨床醫院和先進企業都陸續開展生物鎂合金的研發。但由于較之不銹鋼,鎂合金的強度不夠以及鎂合金生物腐蝕速率過快等等技術問題,生物鎂合金的應用也受到許多學者專家的質疑和擔心,在熱烈的辯論聲中中國醫用鎂合金創新聯盟在東莞宜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揚德教授的號召下于2010年成立,理事長單位為東莞宜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理事長單位為中國科學研究院金屬研究所與解放軍301醫院,聯盟的單位成員既有研發能力雄厚的中國科學院金屬所、應化所和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也有實驗室各具專業特色的高等院校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等,又有醫學專家云集的解放軍301醫院、廣州軍區總醫院、北京積水潭醫院、重慶三峽中心醫院等。聯盟理事長李揚德教授對于研發生物鎂合金骨科產品植入物持著堅定的信念,將多年來一直在奮斗的各個研究單位匯聚一堂,融合生物材料、表面處理、生物力學、臨床醫學各領域專家以及精密工藝加工企業技術人員的智慧,互相支持、互相補充、共同合作、協同創新,不斷改良生物鎂合金的力學性能,設計表面涂層以調控鎂合金降解速率,聯盟致力于醫用鎂合金材料及其器械的研發、設計、生產、生物醫學評價和臨床應用,打造上下游聯動的研、產、供、銷鏈條,在為國人開發質優價廉的民族品牌產品的同時,提升我國在國際生物醫用材料領域的科技創新及國際競爭能力。在聯盟各成員單位的努力工作下,在本次會議上德方專家稱目前中國和德國在醫用鎂合金的研究領域處于全球領先地位!
隨著國內高新技術發展,醫療器械產業的面貌變化很大。2010年醫療器械產值約700億元,目前每年以15%至20%的速度遞增,預計到2020年可達1500億元。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廣大農村和西部地區的生活水平提高,對生物醫用材料需求可能會大于這些預測產值。但是在我國藥品和醫療器械產值的比例約為10:1,遠遠落后于國際上的比例(1:1)。這說明我國醫療器械產業還遠遠跟不上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需求,需要加大努力,快速發展;同時也告訴我們在今后10至20年,醫療器械將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關鍵字:鎂合金 生物鎂合金 宜安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