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女同同性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人妻操操性生活视频-五月六月欧美少妇激情-日韩精品影片免费观看

中華商務網
正在更新
短信回放
您現在的位置: > 中華商務網> 有色產業> 基本金屬> 市場動態> 國內動態>

一塊電池的最后歸宿

2017-10-10 8:25:05來源:網絡作者:
  • 導讀:
  • 關于電池的最后歸宿,有幾種結局?可以通過正規渠道回收、再利用;或者是被賣給小作坊拆解零部件;甚至就只是被堆在垃圾廠任由自生自滅。
  • 關鍵字:
  • 電池

關于電池的最后歸宿,有幾種結局?可以通過正規渠道回收、再利用;或者是被賣給小作坊拆解零部件;甚至就只是被堆在垃圾廠任由自生自滅。

通常,新能源汽車電池的壽命大約為5年,而高頻使用車型如出租車、公交車等,還可能會縮短至3年。由于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2015年進入爆發期,2018年以后估計會迎來大規模的“電池報廢運動”。

動力電池報廢體量有多大?

按照相應的報廢標準,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預測,到2020年,我國累計報廢動力電池將達12萬噸-20萬噸。

同時,行業內有預計,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市場2018年開始爆發,當年即可達50億元規模,到2020年和2023年,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市場規模將進一步增長至136億元和311億元,其中鋰電池回收規模就可達到101億元和255億元。

回收再利用是最后歸宿?

以1個20克的手機電池為例,它可污染3個標準游泳池容積的水,若堆棄在土地上,可使1平方公里土地污染50年左右。如果是以噸為單位的電動汽車動力電池廢棄在自然環境中呢?

那么,報廢后的動力電池該何去何從?最“體面”的歸宿應該是通過正規渠道進行回收再利用。

在即將進入動力電池報廢的爆發期前夕,國家出臺了《車用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拆解規范》及《車用動力電池回收利用余能檢測》,并且《車用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拆解規范》確定將于2017年12月1日正式開始實施,《車用動力電池回收利用余能檢測》也有望于2018年內正式發布實施。

兩項國標規定了將來動力電池報廢后,回收、再利用的標準。而關于動力電池回收、再利用的途徑:有梯次利用和拆解回收。

——梯次利用

主要針對容量降低(至80%以下)且無法為電動車提供動力的電池。這種電池本身沒有報廢,仍可以在別的途徑繼續使用,例如用于電力儲能。不過,在實際操作中,要求電池成組后的外形、安裝、動力接口、信號接口以及各種協議、電壓等級等都必須統一起來。

——拆解回收

對電池容量損耗嚴重,無法繼續使用的廢舊電池,進行拆解后,回收有利用價值的再生資源。

在這方面,以比亞迪為例:比亞迪寶龍工廠采用濕法回收方法進行拆解回收,首先將電池浸泡在酸里,使電池的化學物質在酸里溶解、提純、反應。

另外,也會對動力電池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電解液進行回收,并采用溶解方式收集,而對于揮發的部分電解液通過廢氣排放系統進行光線降解,降解成正常氣體后排出。至于電池殼體等材料,可進行二次利用。

如果按照這個路子回收、再利用,也許動力電池報廢即便進入了爆發期,也不至于引起什么問題。但關鍵是有很多問題在影響動力電池回收、再利用的順利進行。

哪些問題影響動力電池回收?

首先,車企能否順利收回報廢電池也是面臨的一個主要問題,因為電池賣出后產權屬于用戶,而用戶是否愿意參與回收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從某種意義上說,從用戶手中回收廢舊電池,可能比后續處理還要難。

另外,國家法規對電池回收企業有規定,需要申請許可證,才能從事廢舊電池回收和處理。由于技術和資金所限,真正具有動力電池回收資質的企業并不多。

所以,有些個人和無資質企業不甘心放棄,即便技術水平達不到,也要打著梯次利用旗號,高價收購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后直接人工拆解,然后變賣用于老年代步車、捕魚機甚至手機充電寶。這樣,不僅擾亂了本就不成規模的市場,而且埋下極大的環境和安全隱患。

新能源汽車的出現,其作用之一就是為了緩解越來越惡化的環境。假如,在電池報廢、回收、再利用方面掉鏈子,那就得不償失了!

(關鍵字:電池)

(責任編輯:01175)
行情快報
行情匯總
最新供應
最新求購
【免責聲明】
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有色產業頻道: 基本金屬 | 小金屬
中商數據-研究報告-供求商機-中商會議-中商VIP服務-中文國際-English | 鋼鐵產業-化工產業-有色產業-能源產業-冶金原料-農林建材-裝備制造
戰略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媒體報道 | 客戶服務 | 誠聘英才 | 服務條款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1 Chinaccm.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中華商務網版權所有 請勿轉載
本站所載信息及數據僅供參考 據此操作 風險自負 京ICP證030535號
地址: 北京市朝陽區高碑店東區B區8-1 郵編:100022
客服熱線:4009008281